□金陵晚報記者陳燕飛報道
“有一道這樣的數學題,講有一個人用賣雞的錢買了一只鵝,然後又用賣鵝的錢買了一只羊,最後用賣羊的錢買了一頭牛。”找房周刊讀者馬家勤告訴記者,自己家就是用這種數學方法購房的,如今已經住上120平方米大房。
置業專家分析說,通過“賣一買一”的改善型置業者,一定要計算好兩宗交易的前後銜接時間,否則可能“兩頭不到岸”。
用數學方法買房,5年換套房
回想這些年買房賣房的經曆,馬家勤感慨萬千。十多年前,夫妻倆還在西善橋那裏租房住,如今從無到有,從小房到大房,跟自己的一次次換房不無關系。
買第一套房是1997年,馬家勤和老婆算來算去手上只有7萬元不到,當時看中了集慶門那邊的一套新房,頂樓單室套要13萬,積蓄與房價相差甚遠。正好這個時候,馬家勤的同事在附近有一套二手房,因爲急于出手,房價也不高,馬家勤就用手上的錢把它拿了下來。
“5年後,老婆看上了胭脂巷附近的房子,隨後就開始著手賣房,找親戚借錢,看樣板房,看材料,找人設計……經過努力,我們終于住上了9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馬家勤告訴記者,這套房子住了5年多,又折騰著賣房了,因爲老婆又看上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
經曆了三次買房、兩次賣房,雖然還有欠債,但總算住上了滿意的房子,馬家勤說自己已經成了半個專家了,“其實,還是老婆比較會抓住購房時機,比我這個教數學的還懂數學!”
>>>新聞鏈接
“賣一買一”也容易掉鏈子
4成買房人
是爲了改善住房
南京網上房地産統計數據顯示,11月1日-15日南京二手房成交總計1250套,環比10月同期上漲47.23%。隨著南京二手房議價空間的顯現,不少改善型購房者趁機入市抄底,給市場注入了一定活力。
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42.69%的購房原因是改善住房條件,環比上月該比例上升了11.12%。據中介機構介紹,改善型購房者大多數采取“賣一買一”的方式來改善住房條件,這部分人群在出售原有住房時往往能夠理性報價,並給予購房者一定的議價空間,以促成盡快成交。
黃女士在龍蟠中路看上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並把自己在建邺路的一套小二居室賣了。“小二居室賣了80萬,就等著貸款來買這套大的了。沒想到,賣家也是等著另一套房子的房主挪位置。一來二去,買這套房前後等了近2個月。”
才辦完過戶手續的黃女士告訴記者,賣家的換房事宜前腳敲定,她後腳就跟著去辦理過戶手續了。“因爲總價比較低,我之前那個小二居室賣得很快,如果遲賣2個月,房價可能還會高一點。誰知道,賣家那邊掉鏈子了呢?”黃女士慶幸自己還有房子住,不然還要損失2個月房租呢!
賣房換房是一項技術活
>>>購房貼士
了解了以上2個購房案例後,置業專家李明提醒換房的購房者,改善型置業者一定要注意兩次交易時間上的銜接問題,看房和出售最好能同時進行。除了價格外,關鍵性的付款時間、交房時間等條款也要協商妥當。
“最好先賣再買,可以避免因爲買了房屋需要付款,而不得不降價出售舊房的情況。”李明提醒說,限購情況下,購房前也要咨詢好貸款等事宜,避免已經出售房屋,卻因無法辦理貸款而不能再購的情況。
賣房換房需要看准時機,還得仔細把好交易中的每一關,考驗的是購房者的經濟條件、承受能力,以及應變突發情況時的資金調度能力。換房者不妨在換房前,把每一個交易步驟好好地盤算一遍,沒有問題了再出手。
“賣一買一”要注意的有很多
了解自己是否“限購”
咨詢相關部門了解政策限制,尤其是涉及辦理房産證或者過戶方面的限制。目前,南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第三套房,能提供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南京市戶籍居民家庭則限購第二套房。購房者有必要了解自己是否在限購範圍內,因爲換房置業會涉及辦理房産證和過戶的問題,若是在這些問題上卡了殼,就會影響整個換房置業計劃。
了解房貸情況
關注房貸政策變化和要求,多做幾手准備。目前商業貸款和公積金房貸政策變化較大,首付成數、利率、審批要求等可能都會隨著調控政策的變化而出現變化,因此換房前必須提前做好規劃,預防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
簽訂買房賣房合同時,一定要將可能遇到的情況設置成具體條款寫入合同,制訂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以絕後患。不管是買房還是賣房,都不能只按照平日購房交易時的規範合同行事了,而是要將樓市調控的因素考慮進去,比如說因限購令無法辦理過戶導致交易不成功的話,定金或訂金如何處理?比如因房貸審批不下來或其余房貸政策變化導致不能如約履行合同時,違約責任如何界定?
買賣雙方都要將可能遇到的情況詳細載入合同或者合同附件,這是對雙方利益最好的保障。
合同要簽仔細
置業BLOG
享受老小區的便捷
陳姨退休前一直住在城中的一個老小區,前年退休了,住在河西的兒子媳婦跟他們老兩口商量,搬過去一起住。陳姨的兒子當初在河西一下子買了兩套,一套三居一套兩居,三居留著自住,兩居用來投資。如今看父母退休了,覺得好房子放在手上也是放,如今出手行情並不好,不如讓父母過來住新房子吧。
新房裝修好後,老兩口興沖沖地搬過去,可是沒住半年,陳姨就動起了要搬回老地方的念頭。
河西現在發展得很好,寬敞的大馬路,全新的高檔房。
可是,年紀大了,總不能天天窩在家裏吧?
年紀大了腿腳不便,走路慢,大馬路的綠燈只有幾十秒,路卻特別寬,過馬路的時候走慢了走到一半就過不去,站在機動車道中央膽戰心驚。不想做飯的時候,想在附近吃點小吃面條馄饨什麽的,前前後後走上幾公裏都找不到一家。回想以往住老小區,出門不用五分鍾,保准有好多家可供選擇,連著吃上半個月保證不重樣,價格還很便宜。
更要命的是,以往出了門,碰到小區裏都是熟人,路上碰到聊上幾句家常,有時候大家也會一起在院子裏或站或坐聊聊天,說說物價,談談兒孫,再聊起某些熟悉的人和事,那樣的時光是溫暖的,溫暖的時光便很容易打發過去。老年人的時光不就是用來打發的嗎?如今住在新小區,周圍多半住的都是白領,院子裏從來也沒有人聊天,大家都行色匆匆,誰也不會多看誰一眼。陳姨便覺得這日子過得特別慢,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