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樓市逐漸回暖,市民開始熱議房地産稅這個話題——這幾乎是每一次樓市向好時的“伴生”現象。近來更有傳聞稱房地産稅立法初稿已基本成型。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少在考慮買房的准業主表示了憂慮,而地産銷售商則堅稱近期內特別是今年內房地産稅沒有出台的可能。
如何開征成關注焦點
對于何時開始征收房地産稅這個問題,在市區沿江路某樓盤看房的楊先生和好友表示,無風不起浪,雖說房地産稅傳聞由來已久,但此次傳聞可信度較大,就算今年內不實行,明年也一定會實施。
楊先生說,他准備買首套房,但不知道房地産稅基本方案中的稅率和起征點這兩個最關鍵的問題,所以不知道會如何征收,也就不知道該如何買房。陳先生表示,目前傳聞說未來房地産稅征收有可能以劃定“豁免征收面積”來確定房地産稅的起征點,也就是指個人或家庭在豁免征收面積以內的住房,免予征收房地産稅。“這樣說來,買多大面積的房子就成了比較關鍵的問題了。”市民陳先生說,他在市區有3套房,所以他比較關心的是稅率問題,“如果稅率是累進計算的話,我可就慘了。”
對比客戶的焦慮,地産銷售商倒是顯得比較淡定。市區多家樓盤銷售負責人認爲,房地産稅開征還是比較遙遠的事。東江灣銷售總監胡旭東認爲,現在還沒有辦法評價房地産稅,因爲還沒有出台,標准還沒有統一。而從技術角度和現實情況來看,征收房地産稅是一件難度非常大的事。比如開征房地産稅總要先弄清有多少房吧?而現在我國還沒有實現全國個人房産信息聯網,據媒體最新報道稱全國60個城市已實現聯網,而同時實現500個城市聯網短期內難度較大,這項工作目前進展也比較緩慢。還有一個比較難把握的問題是,在城市居住的農民自建房該如何征收?退一步說,就算是房地産稅的內容已經定稿,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立法征收房地産稅”的精神要走立法程序再正式實施,這個過程也要耗費大量時間,所以近期談論房地産稅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業內人士認爲,房地産稅的出台會給房價帶來比較大的影響。而目前我國的房價難以全面上漲,這也是托市的政策頻繁出現的原因,在房地産依然是經濟重要支撐的情況下,房地産稅不會在近期內出台。
購房呈現實用化趨向
不管房地産稅何時出台,這都是市民和開發商共同關注的問題,因爲房屋面積的大小極有可能成爲征稅的關鍵。而目前就我市的情況而言,市民買房開始趨向理性化,單純追求大面積住房的現象開始減少,呈現出實用至上的現象。
從市房管局提供的上半年市區房地産市場運行情況的簡報來看,面積在9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的房子占41%,面積在120平方米到144平方米的房子占29%,兩者相加就占了70%,是最受市民歡迎的實用面積。而144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以及別墅的市場需求則呈現持續萎縮的特征。從戶型結構的情況來看,三房的占55%,這是最適合剛需的主力房型,也受到市民的熱棒。四房的占25%,其它數據同比變化不大。這些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來市民購房的實用性傾向。
業內人士預測,房地産稅出台後,征收將逐漸向“保有”開征,房産市場若幹年後的情況很可能是買房容易養房難。所以,市民購房趨向于實用也是應對之策。(本報記者李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