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發商侵權與購房者維權的無休止博弈中,很少有購房者能堅持到底,往往在投訴無門、百般遇阻之後不了了之。爲了避免踏上買房後漫漫無期的維權之路,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買房前盡可能地排除這些風險。以下,爲您盤點了買房時需要理清的10個問題。
1、開發商有沒有資質?
房地産開發企業應在工商部門申請設立並取得營業執照,經建設部門備案審查後取得《房地産開發企業資質證書》,此外還應在稅務部門辦理稅務登記。《房地産開發企業資質證書》中登記有開發商的資質等級(《房地産開發企業資質管理規定》中明確規定了各級資質的開發範圍),公衆可向建設部門申請查看。
2、樓盤項目是否合法?
正規出售的樓盤,必須依法取得“五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和《商品房銷售(預售)許可證》。
想知道一個樓盤是否滿足合法出售的條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登陸房管局網站進行“預售證許可查詢”。
3、購房者的知情權包括哪些?
樓盤銷售中心應公開展示“五證”、售房說明書、設計圖紙、建設標准及房屋銷售價格。
預售樓盤設置樣板房的,應當說明實際交付的商品房質量、設備及裝修與樣板房是否一致,未作說明的,實際交付的商品房應當與樣板房一致。
4、簽訂購房合同(協議)時應注意的問題?
在訂立買賣合同之前,開發商應向購房者明示《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和《商品房買賣合同示範文本》;預售商品房的,還必須明示《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不符合商品房銷售條件的,房地産開發企業不得銷售商品房,不得向買受人收取任何預訂款性質費用。
購房合同應當載明房屋建築面積和使用面積、價格、交付日期、質量要求、物業管理方式以及雙方的違約責任。按套(單元)計價或者按套內建築面積計價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應當注明建築面積和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
具體內容包括:
(1)當事人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2)房屋基本狀況;
(3)房屋的銷售方式;
(4)房屋價款的確定方式及總價款、付款方式、付款時間;
(5)交付使用條件及日期;
(6)裝飾、設備標准承諾;
(7)供水、供電、供熱、燃氣、通訊、道路、綠化等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交付承諾和有關權益、責任;
(8)公共配套建築的産權歸屬;
(9)面積差異的處理方式;
(10)辦理産權登記有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