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正忙著准備婦女聯誼活動的雲陽縣公務員陳岚(化名),突然收到保利香雪項目工作人員發來的一條短信。短信大意是,該項目7號樓即將開盤,價格有可能上漲到9500元左右。
“又要漲價了?前幾天我打電話問時,當時就說只有九千二三。”收到短信的陳岚,心裏有些著急起來。在主城區幫上大學的兒子購買一套房子,是陳岚這兩年來的心願,但房價一天天上漲,也成爲她的一塊心病。
·
·
·
·
·
·
十多天前,陳岚托主城區的親戚看了一套保利香雪的房子後,心裏一直有些動心,便打電話給該樓盤銷售部。她認爲,國家已出台的樓市調控政策,應該會讓房價有所下調,到那個時候,她正好可以抄個底。不過,保利香雪的短信,讓她心裏開始動搖起來。
購房人群一
六成區縣置業者首選教育
2009年兒子考上大學後,陳岚就一直關注著主城房價的變化。她說,兒子在主城區上大學,當父母的希望兒子畢業工作後,能有個地方住,要不然以後房價漲那麽快,兒子才畢業就要遇到那麽多壓力,心裏面實在說不過去。“前年看到房價6000多元的時候,覺得很貴,想等國家宏觀調控降一些後再買,但越等越貴,心裏面真是後悔。作爲小公務員,在雲陽一個月也就一兩千塊錢的收入,想在主城區買套房子,真難。”
陳岚說,買的房子能有好的教育配套是最爲合適的,其次,就是要交通便利。記者調查發現,事實上,與陳岚一樣,作爲區縣購房者在主城區的置業,對樓盤的首個選擇就是今後子女是否會有較好的教育配套。
作爲重慶主城區目前剛性需求最強的客戶資源,區縣置業者也成爲各大開發商發掘的重點。原來點線面全面撒網的推廣,也極有針對性地選擇在了所對應的區縣媒體。
魯能星城七街區業主張先生,原本是萬州人。但女兒上學的事,一直令他鬧心。他說,兒女上學選的學校,決定孩子的未來,當父母的都不敢馬虎。選了很久,他最終把目標選在魯能星城七街區。如今,張先生已入住魯能星城兩年有余,而他平時與鄰居閑聊時,有一大半都是和他一樣從各個區縣到主城,沖著能解決就讀名校的樓盤而來的。
記者注意到,有教育資源的樓盤,事實上從2004年開始,就已成爲區縣市民主城置業最爲熱銷的樓盤。以地處南坪的康德國會山爲例,該樓盤同樣也吸引到大量綦江、潼南等方向的置業者。
晟城地産提供的數據顯示,從市場調查來看,區縣到主城區置業的客戶群,目前在主城區至少占比60%左右。
購房人群二
一成拆遷置業者看重交通
舊城改造、城市擴張的過程中,相當一部分因征地被要求拆遷的購房者,成爲樓市剛需的主力軍。而重慶主城區目前啓動的拆遷區域,已有十八梯片區、銅元局片區、楊家坪新華村危舊房片區等數千戶拆遷置業者。
從調查來看,這些拆遷置業群體至少占據市場一成左右的體量。
拆遷置業與一般的購房置業不同。舊城改造中被拆遷的房屋雖然大多位于城市中心,賠償的單價並不低,但由于老房子一般面積較小,因此總的賠償款並不多。因此,對于拆遷置業買房,應該做到綜合考慮樓盤各項指標,核算經濟收入和未來經濟預期,量力下叉。
對于許多拆遷戶來說,新房並不需要太大,更多的人希望購買一套50~80平方米的兩居室住房就行了。對于他們來說,理想的居住地可以不是中心地段,但必須交通便利。拆遷戶對新家園的小區環境要求不算高,但都希望多一點綠化,多一點休閑玩耍的地方。
“新家的位置,最好在原居住地或原居住地附近,不打亂自己多年的生活圈。”上周末,記者在南岸銅元局和渝中區十八梯拆遷點,實地調查走訪了數十戶拆遷居民,50%左右的拆遷戶都表達了同樣的心願。
“我們拆遷後置業,最現實的就是用有限的拆遷補償費購買現在居住地附近的、房價略低的地方的房子。”十八梯的拆遷戶李某分析說:目前,渝中區的房價已經很高了,接近或超過1萬元大關,因此就地買房是很不現實了。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還有部分拆遷戶的眼光看得更遠,除價格因素之外,還更看重所選樓盤所在地的規劃、發展潛力等一系列因素。
袁家崗152號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陳老師,就是這類型剛性置業的代表。這幾天,陳老師一家人正忙著江北、渝北兩地看房。
陳老師說,自從學校正式啓動搬遷以來,他和愛人就打算在江北或渝北片區重新購置新房。原來在袁家崗片區居住習慣了,感覺什麽都方便:輕軌、超市、學校、醫院,樣樣配套都有,但現在要重新選一個地方買房子,卻找不到配套這麽齊備的樓盤。
購房人群三
三成首次置業者著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