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上海,許多年輕人都感到了壓力。經濟節奏快的城市,很容易産生種種壓力,而房子無疑成爲了大家最爲感到壓力的“源頭”。許多上海年輕人的婚姻因此而面臨危機;許多上海“蝸居家庭”也期盼自己狹小的生活空間可以得到改善;而更多的新上海人因爲房子的價格而放棄立足的念頭。在上海買房似乎成了件遙不可及的事情。那麽當前上海人買房有何方法,有何技巧呢?今天搜房網就爲大家全面展開一下關于上海買房的問題。
在上海這樣寸土寸金的地域中,高起的房價已經成爲了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在這樣的時代裏,上海買房子已經成爲了人生中一件非常重要和重大的事情。但如果一旦買到一間不遮風也不擋雨的房子,那麽可能會後悔終身,因爲畢生的積蓄就全部放在了上面,所以幾乎所有人都全情投入,希望自己可以得到滿意的結果。
但如何积累自己“身边”的财富,让買房的压力可以放松一点,许多上海人都渴望得到帮助,今天我们通过采访到的沪上两位不同生活背景的上海人关于買房的经历,来向普通市民展示如何在上海買房。
單身貴族篇
所有消费全部都记账 五年攒齐购房首期款
對于那些小白領,想要累積自己的第一桶金,總是需要邁出很艱難的一部,但是邵小姐也並沒有虧待自己。她告訴我們上海熱線財經頻道的編輯,平時也會和朋友去一些消費不高的餐飲、娛樂場所消費,節假日公司發了獎金也會特別犒勞一下自己。只不過,這些都是在“掌握”之中的。
“我的日常开支也不少,不过,我是有计划性的,每次购物前,我都先列清单后记账,以前每次从超市出来,都是大包小包,回家后发现很多都是计划外消费的东西。现在我去超市前养成列清单的习惯。平时也注意一下超市寄来的特价目录,上面的特价商品往往是比较优惠的。记账是个好习惯,它会让你知道钱都用在什么地方,哪些钱是不该花的。每月发工资后,将消费计划外的余钱存入三个月定期。等这些存款到期,如果有大件消费计划就拿出来用,没有时就将存款及利息取出转存一年定期。”通过这种“滚雪球”存款的理财方式,工作一年多后,加上领到的年终奖,邵小姐的银行(行情 专区)存款就达到3万多元了。
有了一定積蓄後,邵小姐決定給自己的存款增值。在咨詢銀行一些專家後,決定以後的理財計劃分三步走:存款全部購買理財産品;工資增加後每月存1000元定期;除去消費後,剩下1000元則做定期定額的基金定投。到了今年5月,邵小姐已經工作五年了,理財産品中的存款加上利息收入一共有10萬元;銀行存款超過10萬元;基金全部售出後,也有4萬元左右。她興奮的告訴我們:“我在近郊看上一套70平方米的兩居室,總價58萬元,出門就是正在建設的地鐵站,未來升值潛力很大,攢房子首期的任務順利完成了。”
三口之家篇
市中心的房子出租攢足孩子教育經費
面對結婚之後的人群,又有不一樣的理財方式,“不敢隨便花錢。”李先生用一句話概括了自己目前的財富狀態。李先生夫婦是金融行業的普通員工。婚後,房貸是每個月小家庭的最大開支。
他告訴我們:“兩人收入放在一起,每月生活費大致用多少設定一條紅線,剩下的錢強制地存起來,杜絕亂花的可能。”過去幾年,李先生幾乎沒買過新衣服,妻子買衣服前也總要橫算豎算,等到商場狠狠打折時才出手。偶爾出去吃個飯、看場電影,先上團購網站搜索。只要信用卡消費能打折的地方,即使10元也絕不使用現金。
不過,爲了不使生活不至于太沈悶,李先生買了玻璃茶壺和虹吸的咖啡壺,在家款待朋友們,又省錢又有氣氛。“我原來也不太擅長做菜,爲了省錢,我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在網上收集冷菜、熱炒、各種湯類的做法,有時間就在家做兩個。凡是看到在家裏能做的菜和點心,都留心記下來,選合適的時間做些請朋友品嘗。時間一長,錢也節約了,飲食結構也健康了。”
然而,剛剛支出平衡的財富天枰隨著小寶寶的降生被再次打破,“尿不濕、奶粉、玩具、衣服、早教,哪一項花費都不小。還好,由于我們的房子位于市中心,如果租出去的話,每月租金可達2000元,因此,我們把住房租出去,我們小三口搬到我父母家去住。一來,方便父母幫我們照看孩子;二來,可以把租金存起來作爲教育經費。”李先生當前的理財目標是提前還貸,爭取早日減負,並努力積累第一桶金。
通過以上兩位不同生活背景的上海人,在面對房子尴尬問題上,都用上了自己擅長且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操作,而我們許多跟以上兩位有著同樣生活經曆和背景的上海市民卻很難做到像他們一樣的方式,主要還是不能擁有長遠的眼光和堅持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