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個客戶問我你們家的房子怎麽那麽貴,人家都降價你們就是不降。我對他說路虎很貴而且加價銷售,開的人越來越多;夏利很便宜,卻被淘汰了。諾基亞很實惠,已經倒閉了;蘋果太貴,用蘋果的人越來越多。爲什麽?因爲客戶買的永遠不是便宜,而是産品價值!所以今天我們要經營好的産品,不是因爲它便宜就好賣,而是要看産品所帶來的價值,如今單憑低價換市場的,只能走向不歸路!好産品不是貴在價格,而是貴在價值……”
這是一個地産經理前幾天發的微信朋友圈的段子,或許有些人會說,這是開發商爲自己的定價在找理由,可以說是,但也未必全是。
大家知道,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合理的利潤,這是它們存在的基礎。誠然,因爲種種原因,房地産行業的以往的利潤豐厚,在樓市上行的“黃金10年”中,不少開發企業賺得盆滿缽滿。這也導致最近幾年很多另外行業的企業都來涉足房地産行業。這時候恰逢國家對房地産的調控,房地産行業難做了很多後來涉足房産的企業是叫苦不叠。不少老板私下裏表示,如果這次解套了,以後再也不涉足房地産,做得太艱難了。可以說2010年以後拿地的項目,利潤都是一般的,有的甚至要虧損。
作爲消費者,總是希望價格能越低越好,這是人之常情,然而如果價格過低,公司沒錢賺了甚至虧了,那對房子減配是絕大多數公司的選擇。說好的大樹變成了小苗,石材幹挂變成了石漆,你交房的時候感覺如何?更糟糕的是出現漏水、地面沈降這樣的質量問題,那又是多麽煩心,那可是要住一輩子的房子啊!
所以說對于購房者來說,價格也不能一味求低,因爲輕率降價的開發商說不定還會再降,你不一定能買到最低,還有可能買到爛尾樓或者“問題房”。一個企業都要倒閉了,要期望他堅持做好産品是不現實的。就像人如果連生存都成問題,何來的尊嚴和節操?其次,最好買現房,這樣的好處是眼見爲實,你可以對房屋産品有個具體的認知和評判。
宋衛平說過,我甯願爲價格爲你解釋一陣子,不想因爲質量而道歉一輩子。可惜,宋公已走,再無綠城!房屋畢竟是大宗商品,請謹慎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