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房變兩房、兩房變三房”、“贈送面積後,得房率高達90%甚至100%”、“送飄窗、送露台、送花園”……從2014年7月1日起,《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範》(以下簡稱 《規範》)開始實施,這一天後審批的新房地産項目將沒有贈送面積,贈送面積和購房者“拜拜”了。
如今,《規範》已經實施將近1年,有不少購房者産生了這樣的疑問,怎麽《規範》實施後的這段時間,還有項目說有贈送面積?這些贈送面積是真的贈送還是噱頭?此外,《規範》給房地産市場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本期《悅居周刊》,就贈送面積這個事說道說道。
買房贈送面積時代終結
已審批或在售項目不受新規影響
樓市品質的提升成賣房利器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曹韓毓
“送花園”、“送超大露台”、“買一層送一層”、“零公攤”……對于南甯購房者來說,買房有贈送早已不是什麽稀奇事兒,冰箱、iPhone、電視、車庫這些“贈品”早已經成爲常態,衆多贈品中最得民心的還是面積贈送。然而,去年新規出台讓贈送面積已經成曆史,當下許多贈送並非“憑空撿便宜”,消費者在購房時一定要保存相關憑證和查看相關證件日期。
現象 樓市“贈送面積”依然受青睐
《規範》實施已將近一年,然而贈送面積作爲開發商們促銷秘笈之一,在南甯樓市中長勝不衰。近日,記者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南甯市場上目前大多數樓盤在促銷過程中依然打出高贈送面積、零公攤等口號以吸引購房者,部分精明的開發商甚至打出“買頂樓就送閣樓或是露台”的口號。
記者采訪多名購房者和樓盤置業顧問發現,面積贈送確實有很大吸引力,許多樓盤也正是因爲贈送的面積多而受到熱捧。“當時看了很多相似的房子,最終讓我決定購買就是因爲他家贈送的面積大。”市民裴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兩年前她在興甯區購買了一處小三房,最初吸引她去售樓處實地查看的原因就是該樓盤宣傳廣告上“零公攤”的字樣,經售樓員介紹,她了解到所謂“零公攤”即贈送面積大,幾乎可以抵消公攤。住了一年,她仍然覺得自己的選擇“比較值”,“現在買套100平方米的房子,除去公攤也就80多平方米,有了贈送的面積,心裏覺得能找補回來一些。”
“老百姓當然都希望能以低的總價住到更大的房子,但若房價沒法降低,贈送面積增加了自住購房者的實際使用面積,且贈送的面積不用繳納稅費和物業管理費,從購房者的角度來說,還是比較實惠的。”某樓盤業主張先生表示,對于購房者來說,贈送面積可謂是可遇而不可求。
释疑 已審批或在售項目不受新規影響
2014年新版《規範》的實施,不僅將直接影響容積率的計算和工程造價的計算,更將大大影響開發商以往對戶型設計的思路和工程造價預算,所謂“偷面積”的方式將很難行得通了。根據新規,在主體結構內的陽台,應按其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全面積;在主體結構外的陽台,應按其結構底板水平投影面積計算1/2面積。而流行的“買一樓送地下室”在新版《規範》也行不通,有頂蓋的采光井應按一層計算面積,且結構淨高在2.1米及以上的,應計算全面積;結構淨高在2.1米以下的,應計算1/2面積。
也就是說,隨著新《規範》的出台,新建項目贈送面積設計審批將更加嚴格,但是已審批及在售項目不受影響,因此短期內對市場影響有限。區住建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規範》 在建築設計中的使用以“項目審批時間”爲准,即已經審批過或者在售的項目不受影響。
五象新區某開發商一名李姓的項目經理推算,“按照以‘項目審批時間’爲准的時限來算,目前設計圖紙上的項目至少要在一年以後投入市場,那時候的新建項目才會真的沒有贈送面積。”此次爲“贈送面積”關閘的行爲,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市場上現有帶贈送面積的小戶型的銷售,他說:“剛需人群仍是支撐市場的最重要的客戶,帶有贈送的小面積戶型,能夠滿足剛需人群用較低總價買到實用2~3房戶型的需求。所以,即將‘絕版’的帶贈送面積小戶型將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成爲市場上的搶手貨。”
此外,房産資深人士吳先生認爲,減少了建築面積計算中的“灰色空間”,讓成熟開發商可以更聚焦于提高産品的品質,避免了不恰當營銷方式的幹擾。購房者有了更加明確、細致的規範作爲參考,也將有效避免由于部分開發商誇大宣傳導致的糾紛——而這往往帶來多方面的困境,如果未能及時處理甚至會增加市場觀望情緒。在樓市逐漸回歸理性的背景下,新版《規範》有望從一個側面增強購房者對房産市場的信任感,以及市場本身的健康度。
下一頁
第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