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網上,有一位知友提出了這樣個問題:最近看樓盤售價,發現個有趣的現象,33層的樓盤最貴的是27樓和28樓,不明白其中的原理是什麽?開發商是如何爲這樣的層高進行定價,憑感覺還是確實跟建築成本有關?
而學習建築的知友戴維針對問題作出了回答。歡迎大家一起來發表意見,可在後台回複答案噢,明源君可能會將精彩答案精編公布。
肯定不是憑感覺,成本是綜合計算的,價格由供需調節。這幾層價格最高是因爲——“綜合居住體驗最好”。
哪層最貴?
事實上,如果一般來說,並不是“27,28層數最好”,而是一棟住宅總層數大概2/3至4/5(或頂層減四五層左右)的位置最爲搶眼,對于6層板樓來說就是4、5層最佳,對于12層來說8-10層最貴,對于18層來說13-15,對于33層來說是27-30.。
爲什麽高價房集中于次頂層?
排除頂層
題主提問時已經排出了頂層,想必已經有所考慮。頂層樓上即是屋頂,不僅有風吹雨淋侵害,屋頂設備(新風組、電梯房、廚房風井出口)的幹擾,也會給心裏帶來不穩定感,冬冷夏熱實在談不上好住。其實頂層樓下同樣面臨類似困擾,雖然不像屋頂漏雨那麽直接,但是夏季直曬悶熱,冬季取暖耗能同樣是個問題。
所以對高層住宅來說最高處3-5層可以大致統一看做屋頂區域,在這下面大致可以看做你樓上樓下鄰居都會“保護”你讓你住的比較舒適。
剩下的越高越好嗎?
如果暫且不論個人習慣成長經曆心理因素,確實是這樣的。幹貨包括:面積大!33層高層住宅爲抵抗風力基本采用剪力牆,這種牆不是上下一邊厚的,越上邊越窄越下邊越厚截面呈梯形,而且層層承重不能打掉。同一套型高層住戶因爲內牆薄,會多出很多的實際使用面積,越高越大很可觀喲!日照景觀隱私好!往往,高層住宅你前邊的樓也不矮,雖然日照規範會讓首層用戶滿足大寒日(冬至日)日照,但是越高會越好不是嗎?如果再加上是板式高層,底層用戶前面就是密密麻麻的前排樓層窗戶,視線隱私也不好。
還有其他因素嗎?
在住宅中,爲了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立面處理上往往會在基座、頂層有變化(想想上世紀那種從一層到六層完全一樣的戶型從外邊看有多醜吧……)比如在頂層套型中層層縮進做出屋頂狀,底層突出形成視覺基座等等,也就使得同一單元室內不盡相同。屋頂往下變化到哪一層,往往那之下才是最優戶型,因爲中段大量重複的絕對是反複推敲的主打套型,頂層變化會爲形式犧牲掉一部分功能,同時面積有不同程度的縮小,(也正是因爲這樣可以把這幾層統一看做屋頂區域)。在中段不涉及暴露屋頂的部分往下一兩層,才是我們說的綜合體驗較佳的區域。題主可以對比一下自己看到的,是不是31、32層也不是標准套型?
也正是爲了彌補頂層的缺陷,讓他們同樣賣出好價錢,會采用頂層躍層形成複式,屋頂幾層退讓形成退讓露台等等方式,達到高溢價,利于去化。
具體樓盤的性質也有影響,養生溫泉入戶主打的考慮水壓什麽的而且老年住戶居多,更低層的會受歡迎,如果是景觀度假大宅海景房什麽的,別想了越高越貴!
4、爲啥是33層,爲啥是27,28
33層往往是100米高的建築高度控制,在這之上的被稱作超高層,不僅在規劃限制是一個坎,具體建築消防措施、疏散措施都有著更爲嚴格的要求,成本大大增加,所以在這個規劃內,把房子打滿蓋到33層是最爲經濟的選擇。
沒有哪層最好這一說
並沒有哪層就最好這一說!房屋定價高價針對的是樓盤面向的主力人群偏好層數來設計的,來買房的這些主流客戶往往不介意太高,景觀好夏天別曬冬天省燃氣費就行了,所以是說這個層數。
具體到每一個人來說,可能老年人覺得底層有花園出門方便接地氣住著踏實,家庭主婦覺得6、7層做飯的時候可以看到在樓下和小夥伴做遊戲的孩子隨時叫他們上來方便,工薪族覺得10層左右哪怕時間緊電梯壞掉也是可以借助樓梯的,有的人覺得高處風太大樓晃悠,有的人覺得高處涼快沒蚊子,有的人覺得家裏有孩子太高掉下去咋整(雖然兩三層掉下去也照樣受不了),有的人覺得高層痛快視野好沒噪音不受打擾,甚至有人覺得我幸運數字是幾幾層就好,我個子矮就要買高處的看著痛快…………
其實也正是因爲這樣,開放商才敢放心的把一整棟樓都蓋出來賣出去,好房子因人而異,好樓層同理。你讓一個因爲童年地震,親人因爲樓高沒跑出來遇難的人來買27層,就算你抗震再牛再推銷,可能人家也接受不了。
好與壞,只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