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市場,我看至少有四種不差錢兒:一種是冰火兩重天,如房地産市場;一種是躺著數錢,如銀行業;一種方興未艾,如互聯網金融;一種明日黃花,如煤炭産業。
房地産市場“冰火兩重天”
爲什麽說房地産市場不差錢?且看一組數據,中海地産最近以59億元總價將北京石景山地塊收入囊中,59億,對比2014年北京各類土地出讓金總額1861億元,不過是一個零頭;而這1861億元,對比北上廣深土地市場成交量3700億,北京占去半壁江山。
爲什麽說冰火兩重天?別看房企買地熱鬧,揮金如土,可都是紮堆一線城市,不要忘了衆多的三四線城市正艱難度日,有房子沒人買,門前冷落車馬稀。一個人半邊身子冷,半邊身子熱,恐怕是打擺子的前兆。樓市的冰火兩重天,也該防微杜漸。此時,土地市場還有兩個看點值得一說,一場席卷全國的土地財政審計風暴已臨近收尾,15萬億土地財政審計結果可能很快披露;二是經濟學家賈康的預測:房産稅將于2017年正式實施。這將加劇樓市的冷熱不均麽?還是讓中國樓市走向成熟?值得關注。
銀行業“躺著數錢”
那麽,銀行業的不差錢又怎麽說?不是說,銀行業利潤增速下降了麽?某外媒在報道這事時頗有幸災樂禍的嫌疑,說是央行數據顯示,銀行業存款在第三季度出現至少自1999年以來的首個季度下降。事實是,16家上市銀行第三季度的銀行存款總額爲75.62萬億元,較今年中報時的77.13萬億元,減少了1.5萬億元。我們要看到,中國各大銀行的存款下降,原因是什麽?是政府著意整頓銀行業的結果,那些操控存款數字和采用“不正當”手段吸儲的行爲得到控制,數字上沒那麽漂亮了也是意料之中。
不過,盡管16家上市銀行淨利潤增速普遍放緩,但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淨利潤額可占據了所有A股上市公司淨利潤的四成多。人家還是富可敵國!四大行中,若按照前三個季度270天粗略計算,每天合計實現的淨利潤高達25億元,其中,僅工商銀行每天淨賺超過8億元。什麽叫不差錢?什麽叫躺著數錢?你懂的。
這是金融壟斷!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的話擲地有聲:“中國人現在錢最多,全世界都找不到國家像中國人這麽錢多。那麽怎麽還會鬧出錢荒?原因就在于壟斷,一是貨幣的壟斷,二是資本的壟斷。貨幣壟斷主要以銀行爲代表,資本的壟斷主要在兩家交易所。大家一說居民儲蓄50萬億了,M2已經120萬億了,這麽多的錢,怎麽就接不過來這條管子呢?橋路不通。必須進行金融改革。”
說得對!想想那麽多實體經濟正嗷嗷待哺,那麽多小微企業正掙紮在生死邊緣,這番話無疑是非常有分量的。老馬以爲,金融改革不是爲斷某些人的財路,而是爲了接上“斷頭路”;金融改革不是反對某些人躺著數錢,而是讓金融活水打通經濟血脈。
互聯網金融方興未艾
這時候,互聯網金融無疑是一匹黑馬。要說互聯網金融不差錢?長江商學院教授陳龍說,包括互聯網理財、消費者信貸、P2P、供應鏈金融、互聯網保險在內,中國互聯網金融將有70萬億左右的市場規模。
要說方興未艾,消息也鋪天蓋地,今年開始,百度、阿裏、電信、移動等巨頭在內的玩家都在不斷推出新型互聯網理財産品,先是“寶寶軍團”大戰,然後你再看,螞蟻金服成立,浙江網商銀行獲批,前海微衆銀行籌建,大家都在排兵布陣。最新消息,上海陸家嘴也在發力互聯網金融,要打造“升級版”金融城。這看似是一場互聯網金融大戰全方位爆發,實則是互聯網金融的大勢已成,和傳統銀行分庭抗禮即將成爲既定事實。
煤炭産業成“明日黃花”
一個是方興未艾,一個是明日黃花,用互聯網金融對比時下的煤炭産業,不免讓人更加感慨。煤炭産業,這曾是十分不差錢的行業,在煤炭産業發展的“黃金十年”曾吸引十多個行業進入這個領域投資,僅自2006年至今的八年時間裏,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就達3.1萬億之巨。
但是,大量資金湧入煤礦建設的後果之一就是導致整個行業出現嚴重的産能過剩,粗略估計,包括在建産能,目前我國煤炭産能已遠超50億噸。同時,隨著近幾年煤炭産能大量集中釋放,市場不斷加劇的供大于求壓力正在逐步“壓垮”煤炭企業,虧損面已接近70%。
房貸計算器最新2015:没有永远的不差钱,得意不可再往
房貸計算器网站编辑以为,资本的流动天生有逐利性,今天的不差钱,可能意味着明天的不赚钱,甚至倒赔钱,没什么话说。资本市场的不差钱,不过是现实版的《红楼梦》: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同时,资本市场的不差钱,也是一部做人的哲学教材:适可而止,不要得意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