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房地産稅法被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事實上,與“房地産稅”一字之差的“房産稅”試點,已在上海與重慶開展逾四年,但影響十分有限。在未來推進房地産領域稅收改革深化的情況下,房地産稅立法將走向何方?對百姓和的“錢袋子”産生哪些改變?(8月10日《北京晨報》)
就收稅而言,不在于該不該征收,而在于應該怎麽征收,通過收稅,要達到一個什麽樣的調節目的。房地産稅的出發點和遊戲規則也不例外。如果立足于“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抑制炒房,抽肥補瘦,那就對頭。如果房地産稅的定位是土地財政的替代者,那就走錯了方向,必爲老百姓(603883,股吧)所不齒。
征稅的目的不同,制定的遊戲規則必不同,是鏟高填低,還是高地同繳,是稅法優劣的分界線。如德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房産稅,主要包括土地購置稅、土地稅、二套房稅、收入所得稅、資本利得稅等,這些遏制措施多管齊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壓制了炒房現象。
二套房稅是指居民登記使用的第二套及第二套以上住房需要繳稅,不管這些住房的主人是否是住戶本人。也就是說,這既可能是房主自己擁有並使用的二套房,也可能是租住的。不少德國人擁有登記使用的“二套房”,比如海邊的度假房等。以德國首都柏林爲例,二套房稅的征收標准是該套住房不算雜費出租價格的5%。在柏林正式登記使用第二套住房一年以上的人需要征稅。但夫妻由于就業原因使用的二套房或二套房用于滿足護理要求等特殊情況則免征此稅。這樣的稅規很細致,也很人性化。
世界上很多國家出台房地産稅的目的都是圍繞平抑房價、惠及民生。韓國于2005年出台了綜合不動産稅,征稅對象爲擁有房産總價脂過6億韓元(1美元約合1144韓元)的家庭,並根據房産總價值的不同,稅率爲每年0.75%—2%之間。擁有高檔房産的富裕階層就會承擔更重的賦稅。
作爲一個“買房難”的民衆占大頭的大國,圍繞抽肥補瘦,避免囤積炒房而開征房産稅,應該是國情民情使然。如上海試點中有六條稅收減免政策,這就使房産稅沒有産生巨大沖擊力,鏟的是高墳頭上的土,身處“窪地”者得利。在重慶,主要是針對豪宅和別墅征稅,對房屋的面積和價格進行了極爲嚴格的限制,這種幾乎爲豪宅“量身定做”的房地産界“奢侈品稅”,老百姓肯定歡迎。
中國的房地産稅定位應在低端範圍免征,這樣可以抑制投資投機性消費,也給普通百姓一顆“定心丸”。目前,僅買房人需要開發商代交的稅費,就有契稅、房屋所有權證印花稅、房屋登記費、産權代辦費、分戶發放圖表費等多項。新開征房地産稅,理應對擁有多套住房的高收入群體多收稅,而對中低收入群體免稅乃至反哺,才是民意所向。
从长远看,房地产税立法的目的是在开发交易环节减轻税负,增加保有环节税负,进而完善房价形成机制。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以往“房产税”的提法变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这“一字之差”预示着房地产领域的税收改革的体系化。这次将社会关注度很高的房地产税法纳入立法规划,回应了之前关于“房地产税还该不该征”的争议,表明房地产税的立法工作正在推进。笔者希望,这部即将诞生的税法,能够成为缓解老百姓“买房难”的调节阀。(长江网 张全林)
(責任編輯: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