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房産稅的消息再次引起市場關注。據國內知名財富管理機構的理財師的了解,目前房地産稅立法的初稿已基本成形。未來的房地産稅主體稅種或由房産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合並而成。
有關房地産稅,實際早在2011年就開始在上海和重慶兩地試點。上海試點的情況是是在上海新購且屬于該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按人均計算,人均超過60平方米的,進行房産稅征收。比如一個居民家庭原來已擁有的住房面積共計180平方米,剛好人均60平方米,現又新購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總價100萬元,那麽其一年應該繳納房地産稅4200元左右。而按新規定,以後購房者每年在支付房地産稅時,還需要額外支付新增加的“城鎮土地使用稅”。但專家表示,總體的稅負水平短期大體不變,對投資客來說,是不是要淚流滿面了?
因爲據相關統計,在目前的房價構成中,稅費及房産商利潤占到60%,建築成本只占40%。在房價中,目前土地占有的稅費太多,是形成房價過高的直接原因之一。如果將以往在房價當中一次性交納的稅費改成按年收取,那麽,改革後房地産的開發成本將有大幅度降低。
假如地價和相關稅費分70年交,目前售價6000元/平方米的房子,從理論上說,按3600元/平方米的價格銷售即可盈利。今後,房地産稅的征收逐漸向“保有”而征稅,房産市場若幹年後的情況是很可能是接近于買房容易,養房難。
有關部門表示,房地産稅立法改革的總體思路是:擬在房地産相關稅費負擔總體不變的前提下,適當提高保有環節稅負,降低建設、交易環節稅費負擔。但理財師認爲,這些可能只是前期的一些“說法”,投資者應當關注的是稅賦結構的改變。目前來看,房地産稅的改革未來是明顯不利于多套房、人均面積過大這種持有情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