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爲:買賣房産均不必盲目,應根據家庭需求、資金能力按部就班地推進。購房家庭可關注逢低買入的機會,步伐放快幾分;賣房家庭則要權衡房産升值與稅費提高之間的“性價比”,優先租賃、帶租約出售。無論房産何時交割,穩健理財不可偏廢,建議采取靈活理財方式,多買變現容易的基金。
對于絕大多數的城市家庭來說,收入再高也都屬于中産階層,考慮的無非是1~2套房産的買賣問題,對于“國五條細則”,不必反應過度、盲目買賣;按部就班買賣房産、靈活穩健理財,應是近期操作的大方向。
在此之中,買房與賣房,應該區別對待。買房的步伐不妨快一點,由于二手市場成交旺盛,不少家庭降價銷售,其間不乏抄底的機會;而在“國五條細則”落實之後幾個月內,也不乏逢低買入的機會。計劃買房尤其是購買一套房産的家庭,不建議左顧右盼。
而對于賣房者來說,計劃出售的房産,一般都不是家庭的唯一房産;爲了應對近期出現20%交易稅與可能推出的房産稅,賣掉多余房産也是理性之舉。不過,席卷全世界的通貨膨脹趨勢已十分明顯,中國房産市場的剛性需求較高,不建議跟風盲目賣房。先租賃再出售,觀望市場後帶租約出售,能使類似家庭的利益達到最大化。
在房産買賣過程中,不建議持有過多的現金,理財、買賣房應兩不耽誤。變現容易、操作靈活的基金類産品,是計劃買賣房産家庭的首選;股市點位較低,以往的“被套”股票也不建議割肉,可關注藍籌房産股的逢低買入機會;不建議存定期存款、購買國債等變現較難的産品。而由于市場不確定性因素較多,比較適宜采取穩健投資的方式,在買賣房屋的過程中,穩健、進取、保守理財産品的比例一般應爲5∶4∶1。
案例一:有現金82萬元“剛需”買房者盡快“落房爲安”
廣州市民小劉先生新婚燕爾,計劃買房,目標價爲200萬元的中小面積住宅。小劉先生31歲,是一家外資企業的白領,太太工作性質類同。現在家有現金82萬元,夠付按揭首期後可能還有一定剩余。請問什麽時機買房好?
分析:無論是剛剛出台的國五條細則,還是有可能推出的房産稅,都沒有對居民的自住房産作出限制與規定,而通貨膨脹在即,類似劉先生家的“剛需”數量龐大,與其左顧右盼,不如“落房爲安”。
結論:盡快買房,細則執行前,優先購買二手樓,細則執行後,優先新盤一手房。
理財建議:82萬元的資金數額巨大,買賣房産一般需要三個月時間,不應損失其間的收益率。在買房之前和買房過程中,可靈活投資,多買方便變現的基金。建議10萬元購買貨幣基金,隨時變現准備交納“訂金”;剩余的40萬元購買債券型基金,以求穩健理財;最後,32萬元逐步建倉股票型基金,選擇藍籌投資風格、精選股票的品種,股市點位較低,而今進入,3個月內應有一定收益。
案例二:
“改善型”買房者“以房養房”更合適
曾先生44歲,一家三口住在廣州海珠區一套價值約220萬元的89平方米房子,近期計劃購買改善性住宅。現家有余資216萬元,其中36萬元是被套的股票,另外有即將到期的定存30萬元,其余基本是現金。曾先生是廣州市內一家民營企業的副總經理,太太是中學老師,女兒8歲。請教近期如何理財與操作?
分析:廣州市內,一套面積在12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目前可以350萬元的價格成交,首付需200萬元,小于曾先生家的“余資”。而地處市中心地段的小面積住宅,永遠是租賃市場上的搶手貨。有鑒于此,“以房養房”應該更符合曾先生的利益。
結論:租賃舊房“贍養”新房,准備抄底房産股。
理財建議:對于曾先生家來說,買房計劃可以按部就班推進,不必盲目也不必遲疑,另外需要一份2013年的中線理財計劃。不建議割肉36萬元的股票,股市低位盤整,未來震蕩上行的概率遠大于下跌的概率;可做調倉換股,向藍籌龍頭品種靠攏;樓市調控細則推出後,房産股“利空出盡”,近期可能築底,逢低買入後,反而更有獲利機會。其余資金建議購買30萬元的貨幣基金、70萬元的債券型基金與50萬元的偏股型基金。
到了交房款時間,可視各投資産品的收益情況逐步賣出,哪個産品獲利豐厚就先賣哪個産品。當所有房款交出後,剩余資産應優先購買5萬元的貨幣基金,建立家庭應急准備金,其余資産可保留原狀。
案例三:
家中有三套房欲賣房者可邊賣邊租
羅先生43歲,是廣州一家民營企業的合夥人,近期正在考慮出售家中的多余房産(第三套房),該房産位于越秀區,價值約300萬元,面積爲119平方米。羅先生一家四口現住在海珠區一套價值400萬元的大面積住宅中,家有近200萬元的余資,其中包含被套的股票和偏股基金合計110萬元;另外在從化市也有一套價值近400萬元的別墅。請問是否該賣房?
分析:國五條細則推出後,廣州所有區域,無論從化、增城都被納入“限購”與房産管理的範疇,羅先生預備出售的房産成爲了名副其實的“三套房”,雖無近憂,但有征收房産稅的遠慮。大面積住宅對外租賃並不容易,高價賣掉確實比較理性。但操作弊端在于:1.如果賣得不及時就要交重稅,或者受市場抛售潮影響降價出售則會損失收益;2.通貨膨脹在即,犧牲了房産升值的機會成本。爲此,對于類似羅先生的情況,建議邊賣邊租。
結論:觀望市場,帶租約出售,同期進取靈活地購買其他的理財産品。
理財建議:在賣房的過程中,爲了對沖保守房産的收益損失,羅先生比較適宜采取靈活而進取的投資方式。對于110萬元的股票、偏股基金,不建議割肉,可做調倉換股,優先購買藍籌方向和風格穩健的偏股基金。而對于剩余的90萬元“余資”,建議抄底35萬元的實物黃金,再購買45萬元的債券型基金與10萬元的貨幣基金,以作平衡投資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