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買房有諸多注意事項,比如經濟水平、彙率變化、文化差異,甚至包括地理環境、政治因素等等,購房者切忌將其與國內的購房情況相混淆,産生不必要的風險和麻煩。
文/本刊记者 徐卓航
無疑,在國內樓市持續調控、房價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投資海外房産有著諸多優勢和吸引力,有的還能提供移民機會,創造享受國外生活環境、教育資源、福利待遇的條件。不過,海外買房有諸多注意事項,比如經濟水平、彙率變化、文化差異,甚至包括地理環境、政治因素等等,購房者切忌將其與國內的購房情況相混淆,産生不必要的風險和麻煩。
文化風土要考察
通常,剛剛接觸海外房産的國內投資者喜歡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海外房産,無論是地理位置、小區環境,還是戶型面積、裝修方式。然而,不同的國家地區、民俗風氣往往大不相同,海外投資買房不管是移民自住還是投資出租,都要特別關注當地對房屋好壞、價格高低的評判標准,即使不一定做出與當地人完全一樣的選擇,至少也要知道其中的挑選依據。
因而,投資者應該主動融入當地的社會,多了解所在地區的風俗以及人文等。這樣,在日後的自住、出租、轉賣過程中才不至于發現跟自己當時所設想的“大相徑庭”,而白白造成損失。
政策産權區分清
明確自己的投資目標、購房目的,並弄清相應的法規政策和房屋産權年限,都是海外買房的重要基礎。
比如以投資移民爲主要目的的購房者,就要時刻關注好所在國家地區的相應移民政策及其變化,以確保自己這若幹年的投資計劃最終能夠達成移民的目標。對于移民前後的相應手續、門檻、流程、要求、所需義務、所享權利,更重要的還有移民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變數和風險,都要一一弄清。
房屋産權也是如此。國內房屋産權只有70年的使用權,而國外的産權則各不相同,有些産權永久擁有,有些還包含土地;有些可以傳給子女,有些則需要支付較多的遺産稅;等等。不同的産權形式、年限都會影響自己中長期的房屋持有、租賃及買賣計劃。
貸款稅費最需理
貸款和稅費的問題則往往是最讓投資者頭疼的一個部分。不同國家甚至不同地區、位置在相應的稅收及手續費問題上都會有所不多,大大小小各種名目的收費項目雖然繁多,也都需要購房者仔細關注,認真核查。
貸款政策也是如此。一些國家對于海外購房者也提供較爲方便的貸款申請,而另一些國家則可能就有諸多的限制。購房者應第一時間了解清楚相關的貸款及稅收政策細節,分清其中當地公民和國外購房者之間的區分、差異,進而算清自己購房所需的各項實際成本,以及持有房産時所需繳納的大致稅費,等等。一般我們常通過委托專門的中介服務機構來處理大量繁雜的手續辦理和費用支付,但整個流程中購房者仍要清楚明白地參與進去,避免上當受騙。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對于需要使用大筆現金購買房屋的國家地區,考慮到換彙額度的限制,購房者應盡可能地尋找安全、合法的途徑,避免“打擦邊球”而産生過多的政策風險。
長期持有需規劃
對于要對所購海外房産進行長期持有的投資者來說,最好還需要制訂較爲長期、合理的規劃,內容涉及持有成本、轉賣或繼承成本、日常打理、資産安全等。
除了各項長期持有時需要支付的隱性成本之外,海外購房者還應關注自己所購房屋在日常維修、打理上的麻煩。比如出租空置期、居住閑置時段、定期的維修等等。另外對于可能出現海嘯、飓風、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地區,也要注意房屋的相關風險防範問題。
總之,根據自身不同的購房和投資目的來制訂大致的投資規劃,才能在保證收益的情況下,控制好相應的各類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