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房價再度瘋牛狂舞之際,樓市“國五條”細則適時出爐。此次細則涉及二套房貸、限購、限價、預售資金及審批等諸多環節。樓市新政會對房價造成何種影響?又將産生哪些連鎖反應?東方網財經將從官方、中介、消費者等不同角度加以解讀。
★進一步完善現行住房限購措施。“其他城市出現房價過快上漲情況的,省級人民應要求其及時采取限購等措施”,意味著限購範圍有擴大的可能。
★稅收的調節作用加大。政策首次明確二手房交易中的個人所得稅將會嚴格按照個人所得的20%征收,這將會增大交易成本,對二手房市場將會産生明顯影響。
東方財經3月2日消息:在本次新政細則中,政策首次明確“二手房交易中的個人所得稅將會嚴格按照個人所得的20%征收”,不少滬上房産中介認爲,上家轉移稅費已是業內“約定俗成”,此政策一出多少會增加購房者成本。
“是不是賣房得到的房款20%要交給國家?”這是許多市民看到此項政策的第一反應。而事實上,個稅征收是按照差額繳稅,並非全款征收。即一套房子150萬買入,300萬賣出,按差價20%征收,則爲(300-150)×20%=30萬。
>>>相關閱讀:《財經語文課》:“房市”稅費知多少
“其实这项政策之前就有,但因为是二选一,多数购房者会选择总房价1%征税。”位于上海虹口区一家房产中介的业务员曹先生向东方网记者表示,这条消息一公布,许多手上的客户都立即打电话咨询,希望乘着地方还没有落实政策之前尽快完成交易。“有个客户挺着急的,因为合同上面写着税费都由下家支付,万一到时候要按照20%交税,就要多出十几万元呢!”
一直以來,針對二手房的個人所得稅,一直都有兩種征收方式。分別是按照買賣成交差額的20%或者總價款的1%征收。由于近年來房價普遍出現大幅度上漲,賣房者都選擇按照總價款的1%交稅。
據中介曹先生預期,隨著“賣房征20%個稅”這一政策的出台,將在市場上産生不小的連鎖反應。“首先是多出來的稅費至少部分會轉移給下家。”曹先生稱,現在市場上多數賣房者是爲了置換,如果這筆稅算在他頭上,肯定會對置換産生資金缺口,因此很可能會部分轉嫁給下家。
“現在買賣房屋都是‘一口價’,本來應該由上家承擔的契稅、個稅、雜費和部分中介費都是約定俗成由下家承擔的。隨著房價上漲,上家往往占據主動,而且結婚的小年輕等不起啊,上家可以等個兩三年再賣,但他們沒辦法等個兩三年再結婚吧?”曹先生說,雖然中介都會略微做低房價盡量避稅,但太低就沒辦法通過房管局的審核,所以這部分稅費沒辦法完全化解,一些剛需的購房成本勢必會增加。
而另一個影響則是可能會推高新房價格。曹先生告訴東方網記者,由于這條政策涉及的資金較大,下家也未必會買賬,部分購房者會放棄二手房交易。“目前調控政策大多從稅費入手,購買新房就不受營業稅、個稅影響,很多人會轉而考慮買新房,我們中介的日子又要難過了。”
此外,一些老公房可能會成爲搶手貨。“要計算差價,那就要知道當時購入房屋時的成交價格,而一些房齡較長、國家福利分配的房屋由于當時沒有曆史信息可查,將扔會按照1%征收個稅。”曹先生認爲,一些80、90年代的老公房因爲無法追溯購買時的房價,加上新政推出後一些房主轉售爲租、市場房源減少,將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成交熱點。
而按照目前的政策,出售滿5年且是家庭唯一住房的可免征個稅。曹先生認爲,這類房屋今後仍應是免征個稅的,但要同時達到“滿5唯一”的在售房源很少,基本難在市場中尋覓到。
附:“國五條”細則出台前的購房稅費明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