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名資深房地産業分析師介紹,在一線城市中,只有北京的公積金儲備較爲充裕。上海房價一直較高,公積金使用率長期高位運行。而廣州也受困于公積金吃緊,其貸款額度已連續多月被“秒殺”,正嘗試通過“公轉商”等形式緩解貸款難。
不僅是上海、廣州,東部多市都遭遇了公積金貸款“額度荒”。因資金運行壓力加大、公積金貸款出現放款輪候,杭州市從4月開始辦理“公轉商”,上半年受理住房公積金貸款57.89億元,其中貼息貸款已占六成以上。在南京,截至8月,公積金貸款待放量達20多億元,占全年放款額度約1/10,據此估算約有5000戶申請者需要而沒得到貸款。
與上述情形相反,哈爾濱、貴陽、荊州等城市的公積金貸款則顯得很從容。
9月中旬,哈爾濱持續放寬提取條件,規定“對連續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滿3個月的,允許職工提取公積金用于支付房租”,同時拓寬公積金提取範圍,規定“夫妻雙方的父母患重病可提取公積金進行治療”。
貴陽市也放寬了住房公積金提取範圍,並將首次使用公積金貸款購買普通自住住房的最低首付比例降至20%;最高貸款額度由45萬元調整爲50萬元;而且再次申請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也按首套住房公積金貸款辦理。
荊州則實行了“提額度、降比例、通借通還”三項舉措。不僅將城區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總額由40萬元提高至45萬元,規定繳存職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積金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最低爲20%,同時允許職工直系親屬間購房實行住房公積金互取、互貸、互還。
甘肅省的多個城市也推出了多項住房公積金“新政”。從今年三季度開始,蘭州、慶陽等城市推出二套房貸款執行住房公積金貸款基准利率政策;張掖、武威、定西等7個城市實行繳存職工直系親屬購房互貸政策;酒泉、臨夏、隴南等8個市州放寬繳存職工直系親屬購房互提政策。
業內人士認爲,上述這些城市多是公積金相對充裕的城市,甚至有的城市出現了公積金沈澱。
有觀點認爲,出現公積金沈澱的原因多爲工作調動。例如原先在A城市工作,繳存了不少公積金,調動到B城市後,如想在B城市買房,則無法使用A城市的公積金貸款。
事實上,沈澱的不僅是工作調動者的公積金,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由于一線城市房價居高不下,一些被高房價擠出的剛性需求及改善型需求只能在房價便宜的周邊小城市購房,而公積金貸款的封閉管理使其不能動用這部分資金。
在某事業單位工作的北京市民盧女士算了一筆賬:若要享受公積金“二套首付兩成”的優惠政策,購房需全部使用公積金貸款。當前北京二套房公積金貸款的最高額度只有80萬元,所以購買房子總價不能高于100萬元。但北京市範圍內幾乎找不到總價100萬元以內的商品房。
據統計,2014年國內16個房價過萬的城市,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從70萬元到120萬元不等,購房者單靠公積金貸款很少能覆蓋全部房價。
在公積金充裕的三四線城市,最大的制約則是需求不足。在公積金使用仍局限于繳存地的情況下,只有在當地繳納公積金的職工才能享受公積金新政優惠,而當地的購房需求基本趨于飽和,若異地互貸仍不放開,則將制約在外地工作的人員回三四線城市買房。
房價窪地即將補漲
一線城市房價高,公積金貸款撐不起房款;二線城市需求旺盛,但公積金額度偏緊;三四線城市公積金額度充足,購房需求卻有限。當前現狀反映出各地公積金儲備和樓市庫存的巨大差異。一方面在全國範圍內公積金仍存在巨額沈澱,另一方面樓市庫存量仍然高居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