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積金的設計初衷是“高收入者不補貼,中低收入者較少補貼,最低收入者較多補貼”,從而讓普通職工特別是中低收入家庭買得起房、住得起房。而在現實生活中,情況是不是如同設計初衷一樣美好呢?下面帶大家了解住房公積金的另面事實。
什麽是住房公積金?
住房公積金是職工基本福利“五險一金”中的“一金”,即城鎮在職員工繳納的長期住房儲金,最明顯的用途就是買房住、租房住,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把公積金當成普通存款。
住房公積金“劫貧濟富”?
住房公積金的設計初衷就是讓大部分職工買得起房子,然而當年房改的初衷並沒有實現,而是走向了市場化的道路。
一般效益較低的單位可能沒有住房公積金,而效益好的單位都是按照工資的12%繳納,收入越高的人公積金補貼也越多,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的公積金還是出的。因而對于中低收入者來說,公積金的作用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