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消息稱,央行劉士余副行長日前主持召開住房金融服務專題座談會,研究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改進住房金融服務有關工作,工農中建交等15家商業銀行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提出,合理配置信貸資源,優先滿足居民家庭首次購買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貸款需求,及時審批發放符合條件的個人住房貸款。
會議要求,金融機構要科學合理定價,綜合考慮財務可持續、風險管理等因素,合理確定首套房貸款利率水平;提高服務效率,及時審批和發放符合條件的個人住房貸款;有效防範信貸風險,嚴格執行個人住房貸款各項管理規定,加強對住房貸款風險的監測分析;建立信息溝通機制,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及時給予回應。
據了解,從去年開始,因銀行貸款額度收緊等原因,購房按揭貸款對商業銀行的吸引力有所降低。由于銀行將資産投放到收益率較好、風險可控的資産運用,而按揭貸款的利率偏低,並不是最理想的業務品種,直接導致購買剛需首套房的消費者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申請難度比過去加大、程序拉長,貸款利率下浮空間縮小。
另外,在線金融搜索平台“融360”此前發布的3月份房貸分析報告顯示,在樣本選取的35個城市中,有25個城市出現房貸停貸現象,主要以中小商業銀行爲主。(新華)
相關分析
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談央行舉措稱
防房價過度下跌的負面效應
談及央行召開住房金融服務專題座談會力挺住房貸款,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分析稱,個人住房貸款對經濟增長有穩定功能,央行此時關注住房信貸問題可緩解我國經濟下滑趨勢,有助于經濟平穩增長。
郭田勇認爲,目前我們經濟運行減速,房價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調,這有利于房地産擠出一些泡沫,對我國經濟調整、經濟健康發展有好處。但他同時表示,如果未來房地産調整過深,會讓經濟下滑過大,對經濟發展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他認爲,住宅有消費與投資的雙重屬性,容易形成“買漲不買跌”、“牆倒衆人推”的局面,信貸政策收緊,會影響房價和房地産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的回暖沖擊很大,“這種行爲‘弊大于利’”。
郭田勇認爲,從監管層的角度來看,一方面可以對房價的下降有一定的容忍度,對各項政策進行適度調整,但同時也要防止房價過度下跌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另一方面,住房信貸有經濟增長的穩定功能,關系著民生,需要加強和改善。“央行需要做一些動作和預案,讓銀行支持購房需求,特別是對首套自住型購房給予支持。”
談到住房信貸的風險防控,郭田勇認爲,個人房貸在銀行資産中比例很低,首套房30%和二套房70%的首付款可以有效地防止“棄房”現象帶來的違約情況。(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