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一邊是銀行房貸利率高、放款難,另一邊卻是數萬億元的公積金沈澱資金。數據顯示,來自中信建投證券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7月底,全國住房公積金繳存余額3.97萬億元,貸款余額2.88萬億元。雖然沈澱資金龐大,但是投資渠道狹窄且投資收益較低,導致部分省市已經面臨無法爲繳存者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拓寬投資渠道、提高貸款流動性是必要之舉。
據了解,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資産證券化,就是將公積金中心持有的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産生可預測的穩定現金流的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組成資産池,以資産池所産生的現金流作爲償付基礎,通過風險隔離、現金流重組和信用增級,在資本市場發行資産支持證券的結構性融資。這也意味著,經過資産證券化,或能夠激活住房公積金信貸資産的存量。
“市場不買賬”成爲隱憂
雖然我國曾在2005年推出個人住房貸款資産證券化試點。當年3月,建設銀行(601939,股吧)發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05建元1期”,兩年後又發行“07建元1期”。隨後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爲了避免受到國外金融危機的不良影響,我國在2007年暫停了上述試點。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早在2005年就有银行开始尝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但在2007年第二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行之后,再无银行涉足。直到时隔七年后,2014年7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行的“邮元2014年第一期个人住房贷款支持证券化产品 (RMBS)”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成功,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才再次启幕。
與此同時,就在2014年9月30日,央行、銀監會正式發文指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發行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等措施籌集資金。同日,住建部、財政部、央行亦聯合發布《關于切實提高住房公積金使用效率的通知》提出,有條件的城市要積極推行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資産證券化業務。
隨後,武漢(樓盤)、鹽城(樓盤)、湖州(樓盤)、常州(樓盤)等紛紛出台證券化試點業務,其中,今年6月30日,武漢住房公積金中心通過發行“彙富武漢住房公積金貸款1號資産支持專項計劃”,也是全國首單住房公積金貸款資産證券化産品。而8月初常州以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爲基礎資産的資産支持證券成功發行,總融資額度爲6.19億元,也成爲目前國內公積金行業資産證券化的單筆最大融資額。
在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看來,房貸資産證券化最大意義就在于,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增加資産池的規模,增強資金流動性。“出于解決貸款資金供應緊張的角度,各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未來將順應國家政策,陸續展開類資産證券化或資産證券化的房貸運作,對住房公積金注入流動性。”
根據央行數據,截至2014年底,我國個人購房貸款余額爲11.5萬億,公積金貸款余額爲2.55萬億。有估算指出,如我國資産證券化率能夠達到50%,即可共提供7-8萬億的流動性。
但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除了做好充分的風險防範准備之外,解決長期限貸款産品定價問題也是重啓住房貸款證券化需要跨越的一道門檻。以“郵元2014年第一期個人住房貸款支持證券化産品(RMBS)”爲例,A檔産品加權平均期限約爲4年,利率價格區間爲5.3%-5.8%;B檔加權平均期限約爲10年,利率價格區間爲6.3%-6.8%。
然而,利率市場化進程正在加快的當下,考慮到當前同期限利率債、信用債的市場價格,流動性溢價和信用溢價等因素。房貸資産證券化産品,特別是公積金房貸資産證券化産品的收益率必然會被壓低,“市場不買賬”,也成爲業界目前共同的擔憂。
本报记者 吉雪娇
(責任編輯:HO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