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的房地産優惠政策陸續到期終止後,一些地方仍在延續以前的優惠政策,此舉被解讀爲“化解中央調控”。因此,只要沒有明確禁止,地方可根據市場狀況制定相應的調控政策,並存在較大的操作空間。由于地方的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要依賴房地産業,因此,對于中央的政策定調,很多地方的執行動力是不足的,如保障房建設、土地款收取等,都存在執行不力的現象,這將在一定程度上使政策效果打折扣。
2009年12月31日,青島市建委、財政局、地稅局等6部門出台《關于支持居民購買住房的意見》,提出5條房地産調控措施,並被稱爲“新5條”。“新5條”中,除“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征免時限由2年恢複到5年”外,原有優惠政策均順延至2010年12月31日。其中包括:公積金貸款最低首付仍維持20%的比例,最高可貸40萬元;個人首次購買90平方米以上144平方米以下普通住房契稅稅率按1.5%征收等等。此舉被媒體解讀爲 “中央調控或被地方化解”。
2008年底至2009年初,北京、上海、廣東、南京、杭州、重慶等多個省市出台了相應的房地産優惠政策,其中,除“延緩土地出讓金付款時間”無時間限制外,其余多數優惠政策的截止期限在2009年底。近期,上海、南京等地出台了最新的“地方版”房地産調控政策,其中包括取消稅收優惠、嚴格二套房標准等。同時,青島則延續了原有的政策優惠。
此外,多數城市還在“按兵不動”。中央終止營業稅優惠,明確土地出讓金繳納等相關條款後,地方的優惠政策自然終止。但在尚未提到的政策領域,如購房補貼、信貸等,地方仍存在較大的操作空間。此次盡管國務院明確首付比例不低于四成,但對于利率卻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意味著中央並不像一棍子打壓二套房貸,並且沒有把二套貸款首付款比例提高到50%,同時,說明中央對于樓市的態度基本上是有保有壓,有揚有抑。
主要是中央出于中國經濟目前處于恢複階段和考慮到銀行自身金融安全及地方經濟發展,擔心中央政策過于“凶猛”,導致中國樓市崩潰和房地産投資泡沫破裂及中國房地産市場出現“金融危機”。
由于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和地方過于依賴房地産帶動經濟發和增加財經收入及城市化進程。中國房地産市場如果一旦發生“金融危機”或者是崩潰,首當其沖的就是國家金融機關,尤其是放貸過多的銀行,極有可能爆發嚴重的金融風暴,到時通貨膨脹一發,中國經濟將面臨著沈重的打擊,甚至是嚴重的癱瘓。並且受傷害最大就是地方,由于開發商貸款過量和因市場政策原因,導致巨大的財政死帳和爛尾樓,影響到形象和業績及經濟穩定發展。
精彩推薦:
2010年土地市场第一拍揽金1.17亿 商业用地成主打
环比增涨311套 蜀山区12月份销售住房2516套
环比下跌31套 新站区12月份售房1100套
环比下跌318套 瑶海区12月份共销售住房1226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