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回複到原來的路徑上去,而這很難用好或者壞來評價。
你知道嗎,決策部門下發所謂的“通知”,其時間點的選擇是有一定規律的。在午夜、周末或者大節假日時期發的,對市場的影響力一般都比較大。比如這次在10月2日,央行[微博]和銀監會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就是如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在這些單位的新聞發布部門工作的人員也挺不容易的,在大多數人休息的時間裏,嚇唬別人和被嚇的人內心肯定同樣充滿焦慮。
这个通知有两个地方可能最易引起市场的激动。第一个当然是关于首套房的认定问题。此前4年的居民首套房认定是非常严格的,即一般所说的“认房又认贷”:一个居民名下有过房屋貸款记录,即使现在名下已经没有住房,再次申请住房贷款时也会被认为是非首套房贷款。
而在這次的通知中,首套房的認定比原來降低了兩個等級。不但將賣出已貸款房屋後再次購買的房屋認定爲首套房(既認房不認貸),而且對于居民已擁有一套付清貸款的房屋,再次購買的住房也認定爲首套房。這種認定的放寬程度超出了市場預期。首套房認定範圍擴大,實際上也是給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超級城市的限購松了一扣。
其次,就算關于首套房貸款的利率問題。在此次下發的通知中,首套房貸款利率在首付不低于房款30%的前提下,著重重申了打7折的下限。雖然首套房貸款利率打7折從字面上看是一種市場的自由約定,但是不排除金融管理部門對商業銀行進行指導操作的可能。去年以來,即使是首套房的利率,很多家商業銀行也是要在基礎的貸款利率上上浮10%的。
除了具體的指導條文,這個通知還具有一定的標志性作用,那就是房地産行業不景氣對中國經濟的巨大影響已經得到中央決策層的認可。此前大半年的時間中,首先感到房地産銷售和開工下滑的地方一直在和中央進行著某種談判。在連續幾個月全國房地産價格環比下滑的情況下,全國絕大多數地區都取消了房産限購,但這更多的是地方行爲。而中央決策層一直面臨著經濟受房地産影響而整體下滑和房地産泡沫影響經濟結構升級的兩難。在今年8月經濟繼今年年初再次出現整體下滑趨勢後,中央決策層似乎開始順應地方的請求,傾向于拯救整體經濟。
关于房屋貸款的利率,它其实是个矛盾的结合体。金融决策层一方面要求商业银行谨慎的对待给房地产类企业的贷款,但在这次的通知中决策层又强调居民首套房的利率优惠和提高住房贷款的办理效率。这其实是在某种程度上向房地产商提供了一定形式的低利率贷款。而在现在的总体流动性环境下,整个金融市场又是面临着真实利率上升的压力的。在此前提下商业银行恐怕很难情愿地完成央行和银监会下达的“任务”。对此,金融决策层为市场留了个后门,那就是通过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增强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能力。
中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嘗試其實在2005年就開始了,由于2007年這類産品在美國引起的問題而停止。但是最近幾個月,此類嘗試又被提起來。比如,7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推出了個人住房貸款支持證券化産品(RMBS)。這種産品解釋起來有點複雜,在這裏不具體說了,從利率上看年收益率在5.3%到6.8%對投資者還是有吸引力的。
不管怎么说,经济的决策者,为了不让经济增长的成本过高和影响复苏的稳定,似乎经过多种尝试后又回到了和原来极为近似的路径上—这么说不是一种讽刺,对于很多经济体,改变路径是非常缓慢而且没必要的—这让人想起《西厢记》里那句唱词:做天难做二月天,蚕要暖和参要寒,种菜的哥哥要下雨,采桑的娘子要晴干。 (崔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