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冬)昨天,一则“央行召开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的消息在金融界、地产界不胫而走。会议要求“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被视为央行“救市”的一大政策利好,但也有专家发表观点认为,该利好是否见效还要看落实。
5月12日,人民銀行劉士余副行長主持召開住房金融服務專題座談會,研究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改進住房金融服務有關工作。會議對進一步改善住房金融服務工作提出以下要求,包括:
合理配置信貸資源,優先滿足居民家庭首次購買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貸款需求;科學合理定價,綜合考慮財務可持續、風險管理等因素,合理確定首套房貸款利率水平;提高服務效率,及時審批和發放符合條件的個人住房貸款;有效防範信貸風險,嚴格執行個人住房貸款各項管理規定,加強對住房貸款風險的監測分析等。
“對于當前銀行而言,最主要的問題還是銀行存款被分流了。事實上,貸款利率的升降,還是要看銀行的可貸資金。”滬上房地産圈內一位分析人士指出,網絡理財産品的興起,直接促使大量存款“搬家”。無法使資金總量得到有效增加的情況下,銀行還是較難給到首套房優惠的利率。
據德佑地産交易按揭中心經理陸洲介紹,以目前上海市場情況爲例,除了農業銀行上浮以外,其它國有大型銀行對首套房的貸款利率基本以基准利率爲主,中小商業銀行則施行上浮利率的貸款政策。
“央行‘救市’的一系列舉措基本確定,其行爲主要是應對當前經濟疲軟和下行壓力。”上海中原研究咨詢部高級經理龔敏向記者列舉了一組數據:4月,投資、消費、工業、房地産投資、民間固定投資增速全部下滑;商品房銷售額及銷售面積繼續雙降。
並不樂觀的數據,加之近期各地救市政策風生水起,銀行相對比較“淡定”,對房地産信貸一直沒有放松,包括個人住房貸款和房地産企業貸款條件要求都較爲嚴苛,主要是因爲銀行擔心資金不足和房地産下行的風險。
業內人士表示,央行“救市”的意圖已經相當明顯,但政策最重要還得靠商業銀行方面的落實,並且增加銀行的可用資金,那麽才能使得銀行的貸款意願的增加。不過從當前來看,很難得到實行。最主要還是看後續央行有無持續的寬松政策,僅從目前單個政策來看效果不大。
龔敏則進一步指出,伴隨降准預期明朗,銀行會釋放出一部分資金,但能有多少投向房地産行業並不確定。目前對房地産救市呼籲還未擴容到一線城市,但由于房地産涉及行業衆多,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如果房地産投資和需求持續下滑,那麽一線城市也很有可能實施“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