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房認定標准將放松”,本周一下午市場上就出現傳聞,引發業界一片期待。次日,有媒體進一步爆料稱,““四大行將發布政策,只要房貸余額還清都算首套房”。有的還進一步挖掘出“銀行方面態度暧昧,並未否認房貸松綁”。這些傳聞一度吊足開發商和購房者的胃口。
這則重磅傳聞究竟是真是假,是否確有其事,目前還沒有央行和銀監會的進一步消息證實,金華本地銀行依然執行“認房又認貸”政策,松綁傳聞有待時間來驗證。
這則傳聞之所以炒得沸沸揚揚,就因爲這是目前房地産行業去庫存化最關鍵、最核心的問題。“樓市成交能否撬動,光取消限購還遠遠不夠,關鍵要放開限貸。”在金華市區,已經有N個樓盤營銷總監重複這一觀點。
金華公積金認房不認貸
可免誤傷部分改善需求
限購退出,解決了購房的門檻和資格障礙,釋放了極少數全款購房需求,但多數人仍被擋在限貸門檻之外。
“我有資格買房,但款子貸不出來,一大筆錢自己又湊不足。”在歐景名城售樓處,最近接待了一批二七新村征收範圍住戶,他們表示如果征收能順利啓動拿到補償款,就考慮買房子,目前只能先物色一下房源再說。
爲解決能買房,但購房資金不足的問題,市區從10月8日起將提高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職工單方從15萬元提高到30萬元,以加大對中低收入家庭購買自住房的支持力度。
記者注意到,市區公積金貸款政策調整,主要向首套房傾斜,首付將從40%下調到30%,但二套房首付仍維持60%不變。因此,市民購買的住房,是不是首套房,其認定與否將直接關系到能否享受優惠利率和較低比例首付。
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向記者證實,目前市區公積金貸款對首套房、二套房的認定,執行的是“認房不認貸”政策。即以購房地和公積金繳存地合計住房套數爲准,套數證明由房地産産籍登記部門出具。
“認房不認貸的好處是切實支持住房自住需求,又能避免誤傷部分改善性換房需求。”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舉例說,比如某居民家庭將自己唯一貸款購買的住房出售,又准備購買面積更大的新房子,如果認房又認貸,那麽將無法享受首套房優惠貸款,因爲之前已經貸過一次款,即使已還清也不行,想買房要麽按二套房要求來,要麽自己想法借錢籌款。
業內多數觀點認爲,認房又認貸政策過于嚴苛,難免誤傷部分改善性需求。中央對房地産調控的方向曆來很明確,即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鼓勵和支持自住需求,並向首套房傾斜,要求銀行保障首套房貸款需求。相對來說,認房不認貸,更合理也更具人性化。
商業性按揭認房又認貸
開發商叫苦客戶假離婚
對首套房、二套房的認定,認房又認貸是調控最嚴厲的時候,商業銀行普遍執行的認定政策,即只要貸過一次款,銀行聯網系統就有記錄,哪怕賣掉唯一住房再買房子,就算第二套。相比之下,二套房的貸款政策要比首套房更嚴更緊,首付比例提高,貸款利率上浮。因爲首付比例提高到60%,很多人只能推遲自己的換房計劃。
隨著近幾個月來全國房價整體持續下行,去庫存化壓力繼續加大,各地限購政策全面松綁,有的地方甚至已開始救市。應該說,目前樓市已基本實現去投資化,達到了當初調控的預期目標。試問,在房價下行的情況下,又有誰會去貸款投資炒房呢?
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還有沒有必要嚴守認房又認貸的標准,引發各界猜測和爭議。于是,也就有了炒得沸沸揚揚的“只要房貸余額還清都算首套房”的傳聞。的確,認房又認貸,已成爲橫亘在換房一族面前的障礙。
“傳聞終究是傳聞,目前銀行在首套房貸認定上,絲毫沒有任何松口。”朱先生是市區一家房企的營銷總監,最近很是不爽,“好不容易爭取客戶簽約,首套房認定上又卡牢了。”與朱先生供職房企有合作關系的銀行有6家,市場傳聞限貸松綁後他特意去打聽了一番,結果反饋回來的消息全部是“認房又認貸”。
圈內有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訴記者,銀行之所以嚴守認房又認貸標准,一是爲了控制和防範房地産金融風險,二來爭取房貸業務效益最大化。“同一筆個人房貸業務,能夠按二套房利率放貸,誰又會去執行首套房優惠利率呢?”當然了,上有政策,下也有對策,有的客戶會通過暗中假離婚的方法,讓自己符合首套房的貸款標准。這在全國房地産界,早已是公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