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8日,住建部、财政部、央行联合出台新规定,放宽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的条件。取消房租支出占家庭收入比例的限制,不需提供完税证 明和租赁合同备案,也无需租金发票,只需职工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满3个月,本人及配偶在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房的,可提取双方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
公積金新規“一箭三雕”與三個問號
眼下公積金陷入了封閉的屬地管理,這易帶來腐敗等問題。在此情境下,對應的體制改革不能原地不動。
公積金作爲提高居民居住水平的互助性基金,在現實中發揮了不少作用,但無可否認它眼下存在很多積弊,積弊之一就是提取使用條件限制過嚴。近年來,雖然多地在探索放寬提取條件,但國家層面的動作不多。因而對三部委放寬提取條件的做法,輿論高度關注。
尽 管这次新规只是围绕租房,但我以为此举“一箭三雕”:其一,纠正了不合理规定。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第24条规定,职工房租超出家 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据住建部官员透露,有的地方规定比例高达30%。这显然会影响职工权益。而这次新规定 取消房租支出占比的限制,也是种纠偏。
其二,有利于弥补楼市“短板”。长期以来,中国楼市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商品房买卖市场以火箭的速度 发展,而住房租赁市场却如老牛爬坡。结果是,房租价格水平这几年快速上涨,“逼”着一部分人去买房。而新规显然有利于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让这两个市场 更趋均衡。不久前,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发商也可自行经营租赁。当公积金政策支持居民租房,开发商就有动力把 部分商品房转化为租赁房,过剩的商品房也会被消化一部分。
其三,能讓公積金繳存者真正受益。長期以來,繁雜的提取條件限制,造成很多職工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困難。此次放松提取條件後,就沒那麽多條條框框限制職工權益,公積金的公平性得到了一定體現。
不过,对此次公积金新规定,仍有三个问号有待打开:首先,居民租房提取公积金之后会不会影响以后买房贷款?有人对此担心,期望相关部委对此作出明确解释。其 次,究竟是对公积金规定动“小手术”,还是修改《条例》动“大手术”?不久前,有媒体披露该条例已完成修订,试问新条例到底何时出台?
还有,改革制度的同时是否改革体制?相关部委出台新规及《条例》修订完成,这是制度改革的动作。但这还不够,还应改革公积金管理体制。目前,从住建部到省市 县级的公积金管理部门,只是松散的指导管理关系,公积金陷入封闭的属地管理。这带来高成本、腐败等问题。在此情境下,对应的体制改革应与制度革新同步迈 进。 □冯海宁(财经评论人)
不能只打房租提取“政策補丁”
除了購買貸款、支付房租之外,諸如物業費、購房契稅、專項維修資金等也與居住、購房事宜密切相關,也應列入提取的範圍之內。
放 宽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的条件,对于缓解低收入群体租房经济压力无疑是个好消息。公积金支付房租是公积金主要用途之一,但提取难由来已久,如广州 2013年房租提取率仅为1%,突出反映在提取的条件苛刻、审批繁琐。此番的新规,有效破除了审批的管控,放宽了条件,简化了手续,只需要证明本人及配偶 无房即可提取公积金,基本可以满足租房者提取的诉求。
與公積金提取難相對應的是各地公積金沈睡,大量資金囤積,一方面面臨著資金貶值風險;另一方面對于一部分無需購房者,公積金成爲能看不能吃的“畫餅”,限制職工的消費能力,不利于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
坦率來說,放寬公積金支付房租的提取條件,只是破解其中的一個弊端。即便是按照公積金的“住房”定義,滿足保障要義,除了購買貸款、支付房租之外,還有諸如物業費、購房契稅、專項維修資金等與居住、購房密切相關,事實上也應當列入提取的範圍之內。
尤其重要的是,公积金是个人的财产,虽然有一定的强制性、互助性,但是相关的管理应当属于委托管理的性质,不能等同于行政资源的管控,要在兼顾公积金的保障 特性的前提下,充分赋予居民的选择权,通过有效的选择来实现权益的对等,以及保障的实质化。比如,可设立公积金返还机制,缴费至一定的年限,可申请按比例 返还部分,视同居民解决与住房相关的问题。同时,公积金返还与贷款有排他性,即申请贷款不得申请返还,而申请返还者在一定期限内不得申请贷款。通过弹性的 选择,把更多决定权放给居民,一揽子解决提取难题,不仅可以减轻管理的压力,还有可以有效规避账户贬值的风险。
三部门有关提取公积金支付 房租的“新规”,虽然是对《条例》的部分修改和完善,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这种打补丁的方式,既不是对该法规程序上的修改,也没有扭转公积金管理思路上的 积弊,还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之举。公积金制度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法治的要求,推动立法的顶层设计,屡屡爽约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 进度公开应当跟上舆论期许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