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長樓繼偉在兩會記者會上提出了未來個稅專項抵扣方向:比如說個人職業發展、再教育的扣除,比如說基本生活的這一套住宅的按揭貸款利息要扣除,比如說撫養一個孩子,處于什麽樣的階段,是義務教育階段,還是高中,還是大學階段,要給予扣除。還有贍養老人費用也要扣除。(3月8日中國經濟網)
2011年9月1日個稅扣除額最後一次提高至3500元/月後,已經五年“巋然不動”了。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確定的800元/月個稅免征點與每月薪資比例大概在16:1,即免征點是月平均工資的16倍。按照這一比例推算,顯然,現行3500元/月的個稅免征點過低,應該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筆者建議,采取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一方面將起征點提高到5000元/月,另一方面,實行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稅制,將納稅人家庭負擔,如贍養人口、按揭貸款等情況計入抵扣因素。這也是專家以及財政部長樓繼偉等官員多次強調的。
爲什麽要改成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稅制?因爲現行個人所得稅只盯住家庭中個人的收入增長,沒有考慮到家庭支出負擔,尤其是家庭和個人大額的、固定性的經濟負擔開支。比如,家庭贍養老人經濟負擔,特別是贍養沒有退休金老人的經濟負擔。再比如,城市家庭的按揭貸款月供利息壓力。
高房價已經成爲城市之痛、市民之痛。一套房不僅需要幾代人的心血購買,購房人還可能會因此背負一生的房貸債務。目前,大多數房貸期限都在20年左右,月供已經成爲大多數市民一項較大的開支。每月收入一邊要用來歸還房貸,另一邊還要繳納個稅,必將加重市民生活負擔。所以,在房貸對首套房實行優惠利率差異化政策的基礎上,稅收在住房上也應該實行差異化政策。對于購買自住型的首套房實行優惠稅收政策,將按揭貸款月供計入到個稅免征點予以抵扣就是可行的優惠措施之一。將按揭貸款負擔納入到個稅免征點裏予以抵扣,不僅將減輕百姓負擔,也能促進住房的良性消費,進而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
我國現階段財政稅收既要體現以民生爲核心,又要體現稅負的公平性。下步將家庭經濟負擔情況納入到個稅改革項目之中,就是稅制向公平邁進的具體措施。雖然在稽征標准設計等方面存在一定操作性困難,但一定要知難而上、堅定不移進行改革。從房貸利息抵扣個稅開始進行專項抵扣就是個不錯的選擇。這類生活大宗支付負擔的專項抵扣個稅項目,成熟一項實施一項,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