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星期三)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後,總理將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采訪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路透社記者]:近期中國股市和彙市的波動引起了國際投資者的高度關注。請問總理,您認爲中國的金融市場目前面臨哪些主要問題和挑戰?中國對金融市場未來的發展和加強監管有什麽計劃?股市彙市和債券市場將會有哪些重點改革措施?近期的市場波動會不會影響改革的進度?深港通會不會年內推出?謝謝。
[]:你問第一個問題,你就把股市彙市等金融市場問題當“當頭炮”,不過也可以理解。因爲許多金融問題的表現往往早于經濟問題的發生。但是金融首要任務還是要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實體經濟不發展,是金融最大的風險。去年我們采取了一系列像降息、降准、定向降准等措施,這不是量化寬松,我們始終注意把握貨幣供應量的松緊適度,主要還是爲了降低實體經濟融資的成本。所以金融機構還是要著力去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絕不能脫實向虛。
[]:當然金融也有其自身的規律,要防範風險。我更關注的是金融機構本身,去年由于一些行業、企業經營困難,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比例是在上升的。但是我們有抵禦風險的能力,因爲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超過了13%,高于國際標准,撥備覆蓋率達到180%以上,高于我們定的150%的標准。而且我們還可以利用市場化的手段降低企業的債務率。企業債務率高是老問題了,因爲中國是間接融資爲主,但是我們的居民儲蓄率也比較高。即便如此,不管市場發生怎樣的波動,我們還是要堅定不移地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而且也可以通過市場化債轉股的方式來逐步降低企業的杠杆率。
[]:去年由于多重因素的原因,中國股票市場發生了異常波動,有關方面采取綜合性穩定市場的舉措,實際上是要防範發生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這一點是做到了的。下一步怎麽辦?前兩天我們新上任的證監會主席關于具體問題已經作了闡述,因爲時間問題我不展開了。不論是股市、債市、彙市這些金融市場,本質上是市場,還是要推進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當然,有監管的責任,現在看,隨著形勢的變化,需要改革和完善我們的金融監管體系,要實現全覆蓋,因爲現在金融創新的産品很多,不能留下監管空白;要增強協調性,因爲金融市場産品之間關聯度比較高,協調要有權威,還要做到權責一致。有關部門和地方要分層負責,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置,防止苗頭性的問題蔓延,當然也不能容忍道德風險。總之,還是要瞪大眼睛,練就一雙加強監管的“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