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路透報道稱,隨著近期全球金融市場的震蕩及通縮陰霾再度令人憂慮,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全球利率水平可能需要進一步下降以刺激經濟重回複蘇態勢,這令美聯儲年內進一步加息預期近乎煙消雲散。
路透报道指出, 如今,不论是欧洲央行还是加拿大央行或是澳洲央行,都在为进一步放松政策做铺垫。货币市场目前预计,欧洲央行存款利率今年将从负0.3%降至负0.5%。
日本央行則稱,其政策還有必要時繼續放寬的空間。上周,日本央行意外降息至負利率,放棄維持零利率的政策,以避免給金融體系帶來潛在影響。
对此,德意志银行策略师George Saravelos表示,“日本央行发出迄今最强烈的暗示,即此前认为的零利率下限不再有效。”
與此同時,澳洲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典央行都強調面臨的風險,也保持了繼續放寬政策的可能性。
隨著市場陷入動蕩,有關人民幣將進一步貶值的說法甚囂塵上,新興市場經濟增長蹒跚加劇了人們的擔憂,太多地方一股腦地放松政策很可能會白費功夫,並迫使國家層面銀行陷入競爭性貨幣貶值的惡性循環。
歐洲某主要央行的總裁表示,“目前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中國實施激進的人民幣貶值政策。”
自1月6日以來,中國央行一直在力圖維持人民幣彙率穩定。當時人民幣出現半年內的第二次暴跌,令人擔心會進一步貶值,因爲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增速已是25年來最低。
不過,對多數央行而言,貨幣貶值是一條關鍵的政策傳導途徑,但也面臨局限,因有太多國家試圖讓本幣貶值,因此引發彙率戰。
各國央行面臨的問題在于他們在零利率環境下的工具相對來說都是未經檢驗的,成效不大,而且由于他們並未協調政策,因此可能會相互抵消各自的成果。
每輪量化寬松的效用依次遞減,而采取遠低于零的利率會帶來金融穩定風險,因爲這會削弱銀行業的獲利能力,而且會滋生資産泡沫。
結果之一是,如果彙率作爲貨幣政策的工具,並不像所宣稱的那樣管用,你需要采取原先設想更大的力度,持續更久,而且可能陷入遠超過你願意承認的嚴重困局。
除此之外,同樣,貨幣寬松也並不能解決高負債這一阻撓經濟成長和通脹上升的根本性問題。
盡管如此,央行身負獨特使命,還是不得有所行動,這些獨特使命多數涉及設定通脹目標。正如此前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強調的那樣:歐洲央行以自身負有的使命作爲重點。這也與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上周的表態一致:日本央行將竭盡所能實現目標(通脹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