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住房按揭贷款利息将抵扣个税的消息四处流传,对众多贷款购房的家庭来说,不动产投资大,房贷偿还周期长,使不少普通家庭因为买房沦为 “房奴”,节衣缩食地供房子。如果房贷利息抵扣个税的消息属实,无疑会减轻家庭负担。
對提振樓市而言,抵稅也是利器。如今樓市仍處于深度調整中,利用稅收杠杆刺激需求進一步釋放,從而消化庫存,是開發商所樂見的。不過,房貸利息抵個稅恐怕也存在負效應,特別是可能加劇財富分配的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值得惕。
房貸利息抵稅還有可能造成樓市新一輪投機熱,使樓市運行偏離軌道。一方面,房貸利息抵稅釋放出鼓勵貸款購房的信號,將影響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的穩定性。在同等居住條件下,如果房租不能抵稅,貸款利息可以抵稅,這無疑是引導消費者遠離租賃市場,可能會阻礙住房消費市場的結構優化,人爲加劇供需矛盾。另一方面,現在不少城市取消了限購、限貸,高收入階層的貸款能力又較強,他們利用大量購置不動産來避稅的可能性並非不存在。實際上,早在1998年,上海爲了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對樓市的沖擊,就曾出台過爲期5年的個稅抵扣政策。政策實施後,雖然強力拉動了樓市銷售,但也造成高收入人群大肆囤購中高端房産避稅,推動樓市走向畸形高燒。本是“抽肥補瘦”的所得稅政策,反而加劇了收入分配差距,這是誰也不想見到的。
減輕個人稅賦是好事兒,但好事兒更得辦好。相比信貸政策,稅收政策屬于長期性政策,引導方向正確、穩定的稅收政策,對于完善房地産市場的長效機制更爲重要。特別是涉及房地産的個稅政策,一頭涉及樓市調控的走向與效果,一頭關系收入分配的公平與正義,更需考慮多重影響,審慎細化。據《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