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下調了存貸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引起市場普遍關注。昨天,央行有關負責人進一步詳解降息降准,表示此次“雙降”是常規的貨幣政策措施,不屬于非常規的量化寬松政策(QE)。
物價走低需適當降息
自24日起,央行下調存貸款基准利率各0.25個百分點、降低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並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央行此舉引發關注。央行有關負責人認爲,此次“雙降”是根據經濟物價以及流動性形勢變化所作的合理、必要的政策調節。
從降息來看,主要是9月份整體物價走低,需要通過適當下調名義利率來使實際利率回歸合理水平,促進社會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
數據表明,9月份CPI同比上漲1.6%,比8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對基准利率的調整除了主要觀察CPI的變化外,也要適當參考GDP平減指數等其他物價指數的變化。統計數據顯示,GDP平減指數比CPI更低,前三季度GDP平減指數爲-0.3%。此外9月份PPI更是同比下降5.9%,已連續43個月爲負。
央行方面認爲,隨著物價整體水平走低,適當下調基准利率是合理的,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降准爲解決流動性缺口
央行有關負責人認爲,至于降准,則主要是應對外彙占款減少所産生的流動性缺口,滿足經濟增長對流動性的正常需要。
前些年我國外彙大量流入,外彙占款增加很多,導致流動性供應過剩,所以當時通過提高存款准備金率來加以對沖。目前外彙形勢發生變化,前幾個月外彙占款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雖然近期外彙市場預期趨于平穩,外彙占款對流動性的影響基本中性,但未來影響外彙占款變化的因素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而且隨著經濟規模的增長,對流動性的需求也會增加。此外,10月份稅款集中入庫減少了流動性。
央行方面認爲,當前需要降低存款准備金率釋放一些流動性,以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需要指出的是,降准只是使法定准備金變爲超額准備金,央行資産負債表總規模並沒有擴張。
“雙降”不是量化寬松政策
央行有關負責人特別強調,我國此次的“雙降”措施都是很傳統的、常規的貨幣政策措施,與國外央行采取的量化寬松政策(QE)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據了解,國外實施QE的背景是名義政策利率已經觸及“零”下界,難以再通過常規的降息方式來使實際利率下降和增大貨幣政策對經濟的支持力度。在這種情況下,才不得不采取直接擴張央行資産負債表的非常規辦法來支持經濟,也就是購買一定數量的特定資産(如某些債券),所以才被稱爲“量化”的寬松政策。
央行方面表示,中國尚未面臨“零利率”的約束,名義利率水平仍在“零”之上,此外存款准備金率也相對較高,因此當前在需要增大貨幣政策支持力度的時候,利率工具及准備金率工具都有使用空間,降准措施也不直接擴大央行的資産負債表,不屬于非常規的QE措施。
在“雙降”的同時,央行還決定放開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存款利率上限。央行方面指出,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後,人民銀行仍將在一段時期內繼續公布存貸款基准利率,作爲金融機構利率定價的重要參考,並爲進一步完善利率調控框架提供一個過渡期。待市場化的利率形成、傳導和調控機制建立健全後,將不再公布存貸款基准利率,這將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京華時報記者余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