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央行降息的到來,P2P、銀行理財以及第三方支付類理財産品的綜合收益率也開始明顯下降。第三方數據顯示降息以來的成交量以及投資人數反而在顯著提升,這一定程度反應了“高收益”已經不再是P2P平台吸金的招牌,也同樣不是投資消費者趨之若鹜的爆點。正值央行降息之後,P2P的快速增長和降息是怎樣一種關聯?降息背後,P2P平台的“軟實力”是如何悄然變化並産生作用的?
央行降息加速了P2P平台的市場引導力
據盈燦咨詢的數據顯示,2015年9月P2P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量達1151.92億元,環比8月上升了18.19%,曆史首次單月突破千億成交量大關,是去年同期的4.39倍。隨著網貸行疑交量的大幅度增長,曆史累計成交量已經達到9787億元。
以P2P整個市場環境來看,P2P降息發生在央行降息之後,P2P在“高收益時代”的持續獲客難度一直水漲船高,成交量也逐漸放緩,卻在降息之後,反而有所改善。P2P平台愛錢進最近通過國內第三方調研機構對這一市場現象進行了調研,發現平台“安全性”幾乎成了理財消費者唯一的投資依據,大衆普遍對“高收益”較爲擔憂,幾乎把“高收益”等同于“危險平台”。愛錢進創始合夥人楊帆表示,平台在綜合收益率的低迷被品牌綜合實力所包容,這是以前完全不可能的局面。P2P主導的降息局面雖然受限于經濟大環境,但降息依然獲得大幅度增長,說明P2P平台已經對市場有了相對的引導和把控能力。
根據愛錢進官網的信息披露,其旗下兩款主打産品均下調了綜合收益率。楊帆表示,愛錢進的下調利率綜合了上述調研中泛理財投資者的反饋結果,最終的確定利率也微高于投資消費者的心理區間。因此降息雖然確實發生,但降息的平均值都在消費者的預期之上,各平台開始通過風控、産品、資産端的優勢,迅速把主流投資人群的關注焦點轉移到安全、穩定上面,獲得了投資客戶的認可。
順勢而爲?P2P需要降息機遇來重塑平台定位
從最新的統計數據來說,P2P平台依然鱗次節比的增長,問題平台也從未間斷。一些發展較久的平台會通過媒體輸出“行業自律”的倡導,比起鋪天蓋地的P2P高收益定投廣告,這些聲音的能見度微乎其微。但這一切在央行降息之後,出現了新局面——各P2P平台降息接踵而來,于此同時,P2P迎來了史上最快增長。
降息之後,交易量、投資人數雙增長,這完全區別于P2P的早期發展階段。愛錢進品牌總監汪鼎然認爲,主流的P2P投資者對P2P平台的鑒別能力已經積累了相當經驗,當他們不再關注“高收益”而去研究哪些平台是“高安全性”時,這說明市場透明度已經相當高了。大多平台也感受到了這個遲來的界點,順勢降息,主打“安全性”特征取代了之前以占領市場爲目標的“高收益”,迅速的進入了以“質”爲核心的發展軌道上。並且取代“高收益”形成了以“安全”+“合理收益”組合的新P2P形象。
另外,最高法出台關于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約定利率未超過24%的,出借人有權請求借款人支付利息,而超過36%的,則被認定無效,在法律政策層面上規範著利率。因此,投資消費者對于超高利率平台會本能的抗拒,“安全性”徹底性地成爲了投資選擇最重要的標杆。據了解,主流平台收益率均低于24%,其主要産品的年化收益也都在12%左右浮動。
愛錢進的主打産品“整存寶+”和“愛月投”的年化收益率在調整後在P2P産品中屬于中等區間。
P2P平台放棄高舉高打“高收益”之後,低利率“瘦身”行動讓P2P平台進入了一種可持續性的、良性的發展軌道上。平台的重要資源得以順利引入風控、産品端,其“安全性”+“穩定性”的市場表現證明了P2P與銀行理財産品、巨頭金融産品的較量中不失比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