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配合地方債務置換發行。不得不提的是,每次地方債務到期高峰央行都有動作,比如去年二季度,城投債務到期高峰,有再貸款、定向降准和PSL支持;比如去年12月,存量債務上報截止日前,銀行紛紛搶占地方融資平台貸款末班車,央行11月降息;比如今年二季度,又面臨了城投債務大量到期,央行在2月選擇了降息。二季度債務置換壓力山大,央行再次降准、降息。降息壓低無風險利率,減輕地方發行人債務負擔。若市場缺長期流動性配置置換債意願依舊不強,既然央行說不會QE,那就不排除再次降准的可能。
2015年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CFP/图)
今年以來,幾乎每個月央行都會針對貨幣市場做出調整。兩次降准,一次降息之後,央行爲何再次降息?
當前不一樣的地方在于,降息之後不一定會立即導致實體加杠杆,經濟走老路的風險大大降低。
母親節,被金融機構戲稱爲“央媽”的央行發布公告:一年期貸款基准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25%,同時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調整爲1.5倍。
消息落地,市場人士驚呼,“從傳言到准時降息來看,再次印證了,央媽是親媽。”
根據2015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央行強調不會通過QE大幅擴張流動性水平,但這並不意味著央行不會在傳統工具上做文章。彙率端高壓、降低高企的實體融資成本、緩釋地方置換債壓力,三重壓力之下,未來再次啓動降准降息等傳統貨幣政策工具仍勢在必行。
問題是,今年以來,幾乎每個月央行都會針對貨幣市場做出調整。今年2月、4月分別有一次降准之外,3月份有過一次降息,降准降息之後,央行緣何急不可耐再次降息?
降息的邏輯
傳統部門只可緩慢去杠杆化,降低融資成本的任務還看貨幣的供給端。
筆者推測原因有五。一是實體經濟減速。過去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個引擎,出口、房地産和地方主導的基建投資低迷不振。過去寄身于開發商、地方基建投資和出口的企業産能過剩,未來將承受去庫存、去杠杆和去産能之痛。傳統經濟增長乏力,新經濟增長動能青黃不接。
二是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行,但实体融资成本只是表面“缓解”。虽有降准,但金融机构出于资产质量的考虑普遍惜贷,货币传导机制受阻,有了“量”但不能没有“价”。传统部门庞氏融资特征吞噬流动性,但出于稳定考虑,傳統部門只可緩慢去杠杆化,降低融資成本的任務還看貨幣的供給端。
三是強勢彙率輸入通縮。自從去年10月以來,中間經曆了兩次降息、兩次降准並未扭住人民幣實際有效彙率不斷攀升之勢。全球愈演愈烈的寬松競賽在不斷向其貿易鄰國輸入通縮,各國都不斷地通過貨幣貶值搶占全球出口份額,人民幣實際有效彙率過強損及出口。之前還會顧忌美元太強,現在可以趁著美元不強趕緊松一把。
四是緩釋存量債務風險。總需求弱和通縮壓力下,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正在被“量”“價”雙殺,如果考慮到存貨跌價損失和勞動力成本相對剛性,維持利潤和現金流緩解存量債務風險就只有靠降息降低財務費用了。
五是配合地方債務置換發行。不得不提的是,每次地方債務到期高峰央行都有動作,比如去年二季度,城投債務到期高峰,有再貸款、定向降准和PSL支持;比如去年12月,存量債務上報截止日前,銀行紛紛搶占地方融資平台貸款末班車,央行11月降息;比如今年二季度,又面臨了城投債務大量到期,央行在2月選擇了降息。二季度債務置換壓力山大,央行再次降准、降息。降息壓低無風險利率,減輕地方發行人債務負擔。若市場缺長期流動性配置置換債意願依舊不強,既然央行說不會QE,那就不排除再次降准的可能。
幾家歡喜幾家愁
利差上不利于銀行,高杠杆行業獲益。
我們注意到央行將利率浮動區間擴大至1.5倍,按1年期定存,如果上浮到頂,定期存款利率爲3.375%,高于前次降息上浮到頂後的3.25%。央行爲什麽還要繼續擴大存款浮動區間呢?
這是基于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需要。債券和同業拆借市場非常接近完全的市場化定價,人民幣貸款利率也已于2013年7月全面放開,銀行資産端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任務基本已經完成,存款利率被管制是利率市場最後一環。預計未來實現利率市場化的順序爲:存款浮動區間擴大-有序放開面向個人的可轉讓存單-放松長期定存利率上限-放松短期限定存利率上限。
爲什麽要利率市場化?利率管制時期,金融機構缺乏貸款定價的自主權。金融機構缺乏信貸風險價格補償機制,扭曲了信貸資金市場的供求機制,信貸市場供不應求,簡單來說,就是便宜了地方和國企。
只有通過利率市場化改革,賦予金融機構通過風險溢價覆蓋高風險貸款損失的權力,才能提高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三農貸款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資産配置效率,讓金融機構更好地爲經濟轉型服務。
總體來看,降息在利差上不利于銀行。負債端競爭加劇但貸款基准利率下調使銀行存貸差收窄。但銀行的利潤來源主要取決于利差、信貸總量以及資産質量。降息能夠降低實體經濟信用風險,從這一點看,對銀行的利好僅體現在資産質量或有改善上。
降息將有助于減輕存量債務負擔,電力、輕工、建材、房地産等高杠杆行業將獲益明顯。分行業看,降息可降低企業的財務費用,利好資産負債率和財務費用率高的高杠杆行業,而對零售、計算機、醫藥等輕資産行業的利好有限。
貨幣政策後續動作
降息將准仍將持續。
降息之後,央行的貨幣政策還會有動作嗎?
繼續通過PSL(創設抵押補充貸款)/再貸款定向調控。首先,經濟增長趨勢性下移,稅收收入增速放緩,必然拖累“以收定支”的財政支出量。其次,開發商內部對未來房地産發展空間存疑,拿地和開工的意願不強,這可能會導致土地出讓金收入增速趨勢性下降。最後,PPP短期難以替代城投融資功能。借用開發性金融通道,通過PSL/再貸款這些工具,政策性銀行將日益成爲新一輪“穩增長”的重要角色。
還存在降准的可能性。雖然貨幣市場利率已顯著下行,但考慮地方債務置換考慮,市場需要長期性流動性去匹配長期地方置換債發行,降准也許還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