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布,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其中,金融機構1年期貸款基准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85%;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准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而6月末,又是一個特殊的時點,以往由于受到存貸比監管紅線的限制,銀行每到月末、季末都會高息攬儲,並提高理財産品收益率以吸引投資者。盡管以往熱鬧的銀行理財産品高收益盛況不再,但隨著市場流動性的緊張,季末效應還是在市場上有所體現。
6月24日,國務院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取消了存貸比的規定,市場人士指出,鑒于考核方式的改變,未來銀行理財市場上的月末、季末等現象將會漸漸淡出。但是政策有一定的滯後性,隨著季末的逼近,個別銀行理財産品仍會有較好表現,投資者可抓住機會進行投資。但長期來看,季末效應已被淡化,投資者不能還抱著以前的老套路,只等季末高收益産品而錯失其他投資良機。
記者注意到,今年各家銀行的表現相當淡定,在剛剛過去的端午小長假,作爲攬儲利器的理財産品,收益未像往年那樣在短期之內迅速躥高。另據金融界金融研究中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商業銀行理財産品周均預期年化收益率降至5.04%。8—14天期限的理財産品共有7款,周均收益率達3.26%,較上周下降了0.74%;15天至1個月期限的理財産品共發行8款,周均收益率達2.53%,較上周下跌了2.51%,變動幅度最大;1—3個月期限的理財産品共有347款,周均收益率達5.06%,較上周減少了0.05%;3個月及以上期限的理財産品共有376款發行,其中12個月及以上期限理財産品的周均收益率僅達5.02%。
更重要的是,隨著央行基准利率的下降,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將繼續走低。“當市場上資金量減少,資金成本上升,購買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就會上升;而如果市場資金量多了,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就會下降。所以想買理財産品的話,優先選擇收益率高、期限1年以上的長期産品比較好,盡量不買期限短的,該出手時就出手。”一位理財分析師直言。
除了銀行理財不能幸免外,“寶寶”類産品也勢必遭受波及。對于固定收益類的銀行理財産品來說,社會融資成本的降低意味著收益的降低,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將進入下降通道。
銀率網分析師認爲,央行降息有意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對于固定收益類投資品種的影響是一致的,未來債券和貨幣市場等工具的收益都將下行,投資這些融資工具的理財産品預期也將下行,投資者可關注中長期産品,提前鎖定收益。另外不排除一些通過基金和證券等通道進入股票市場的理財産品,預期收益會有較好表現,但是這些産品風險可能較高,投資者需謹慎投資。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直言,近日股市連續陰霾,不少投資者可能更傾向于將資金落袋爲安或者投資于比較安全的銀行理財産品,所以銀行理財産品收益初期可能不會有明顯下行,但是長期來看下調在所難免。(據《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