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央行降准,故此微信朋友圈又頻傳“降息”。其實有關消息來源是國際投資大行對中國經濟的預測。摩根大通和花旗均預測今年將再次迎來降息,降息幅度爲25個基點,時間爲第二季度,高盛則認爲二季度末之前將迎來降息,幅度將大于25個基點。對于降准,機構觀點有所分歧。摩根大通認爲年內不會再降准,包括花旗、高盛在內的機構均預計年內還有1~2次降准,最早的預計在第三季度。高盛在報告中提到,中國明確闡述了政策放松的立場,國務院料在未來數月繼續通過貨幣和財政政策及行政手段等放松措施來推動需求增長,尤其是投資需求增長。廣發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沐華認爲,年內還有降息和降准的空間,且降息的空間大于降准,具體的次數和幅度將視經濟數據的表現而定。
對于降息的預期,來源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下調,去年底以來,每每有降准就跟隨降息,且降息的力度超出市場預期,故此大家也習慣成自然地認爲“降息”來了。對廣大“房奴”來說,年初降息的確不是什麽好消息,因爲要等明年1月1日起才可以調整新一年度的貸款利息。今年月供族可以享受去年底的降息所帶來的優惠,不過今年春節後的突然降息,要等到2016年元旦後才可以體現在月供額的下調。
由于職業習慣,記者朋友圈大多數都是地産人士,最喜歡發布降息“假消息”的是一線銷售人員,他們通常“見風就是雨”,因爲目前尚在看樓的人士基本上都是“剛需”族,每月月供的考慮是阻礙他們入市一大因素,因此每次有降息消息,這些樓市銷售人員肯定第一時間發布消息,有時候僅是機構的猜測,他們也樂此不疲地轉發。對于其他並非從事地産行業的朋友,他們基本上對降息或降准不太留意,如果是炒股的可能會關注“降息”、“降准”板塊,如果不炒股,降息、降准這類有關宏觀經濟的新聞完全影響不到普通人群。
不过,股票大热,其实对房贷来说不会是个好消息。据银行人士透露,个人信用贷款的年利率已飙升到22%,因为不少人利用个人信用来提取贷款进入股市炒股,个人信用贷款利率在持续上升。此外,一些个人消费性贷款也由于可打“擦边球”而需求增加。对银行来说,贷款的盘子是恒定的,个人消费贷款或信用贷款增加,有可能就意味着住房贷款的份额减少。从这个道理上来看,降准的确对广大购房者有很大意义,如果不进一步释放贷款空间,有可能现有住房贷款的需求就会被挤压。(记者 李凤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