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二:不斷放大的利好刺激
各地樓盤宣傳總少不了架橋啦,地鐵啦,商業中心啦等等等等利好消息。
交通只是輔助,有實業才是關鍵。中國鐵路網早就覆蓋到全國了,也並沒有見到鐵路沿線就遍地開花。
一片荒蕪的土地劃個圈就是未來商業中心了?就像告訴你明年人人都是小康了你信嗎?國家行爲,當年畫了四個圈也就成功了一個!
這裏不是否定利好,而是強調利好是有限度的!舉例粵港澳大橋喊了20年,每次有點風吹草動,珠海樓市就開始呐喊漲價,說什麽大陸與香港的差價。一個基本的事實是:香港也有中心和郊區,再郊區也是香港,宣傳總是置事實于不顧,假如利好只能帶來2000的升值空間,而實際上早就被放大到了1萬元。其實就像股市,每次有利好消息了股票猛漲,真正利好消息出來了股票反而要跌,樓市反應更慢些而已。還有地鐵,這個問題全國都一樣。謊言三:物價飛漲,買房最保值
筆者不是搞經濟的,不懂經濟,但是以我小老百姓的理解:要保值,要抵抗通貨膨脹最好的東西應該是硬通貨-貴金屬而不是房子!至于房子能不能保值?我們按按計算器就知道了:我們以一套140萬的房子爲例,五成按揭20年,月供5000左右(富翁可以全款的不論,自住一輩子的不論,這裏僅算投資)
五年後沒有營業稅出手:
首付70萬貸款70萬20年利息54萬,5年共償還利息13.6萬,選擇等額本息還款方式實際支付利息更是大于14萬;
而如果把本金70萬用于投資即便最看不起的定期存款5年期到期利息16萬
還有買賣房屋成本:買總價140萬,印花稅700公證4200契稅1萬四,手續費4200,合計約2.3萬
預期能賣180萬,個稅40*0.2=8萬印花稅忽略。
投資這套房五年後你順利出手了,各地政策不同計算結果會有出入但是出入絕不會太多
總共支出額外費用:貸款利息14萬+投資損失16萬+交易稅費10.3萬合計40.3萬,而你賺取的差價是40萬。也許你會說五年後我的房子增值絕對不止這麽多!或許你的房子確實是一個價格窪地五年後可以翻一倍……但是你首先要說服你自己相信這一論斷。至于你五年內出售或者說10年後出售,或者說你有房了高興了在房子裝修上又花了10萬20萬的你都可以算一算。
承認與否我們的生活有很多環節都是被人設計過的,筆者也買過房賣過房,賬面看似有賺,回頭一算白忙一場還樂得什麽似的。感覺就是:買房的時候總是太貴,到自己賣房就是賣不上價格。以下是幾種買房者常見的認識誤區:誤區一:70年,誰住的了那麽久啊,早換房了
有說現在的房子質量保證也就50年甚至只有30年的壽命。大家明明都認可這個事實卻從來不考慮由此而帶來的風險。電腦汽車一過手就是二手了就要折舊貶值,唯獨房子從不貶值,也沒人考慮這個問題。舉個極端的例子100萬的房屋壽命30年你注滿30年已變危房了。這時候你想換房了那這套100萬的危房能賣多少?有多少人肯接手?最終的結果暴露的就是一個無情的事實,房子是有壽命的是一樣會貶值的。這個貶值不會是前29年一直在升值到了30年突然就不值錢了。所以心存幻想的炒房者注意了,你以爲你住了20年的房子還真的可以一直替你增值保值啊?
錯!大錯特錯了!房價漲了10%那是新盤跟新盤比,這很正常,物料人工貴了,科技進步了設計理念先進了,新就是貴的理由!而你手裏的房子越來越老越來越舊了!人家的新房子漲了10%,難道你也奢望你的老房子跟新房子同步上升賣一樣的價?老房子中不乏有一些質素很高的房價穩中有升,這就像是股票,你看到同事買的一直股票今天漲停板了是好股票,那你是不是繼續跟進呢?他可能明天又是一個漲停板也可能就開始回調了。而這種樓盤絕對是少數。